[实用新型]一种整体成型、韧性优良的组合式自行车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5304.4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7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戈平;招应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戈平;招应权 |
主分类号: | B62K19/00 | 分类号: | B62K19/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南海智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25 | 代理人: | 李宪宾 |
地址: | 528226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成型 韧性 优良 组合式 自行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体成型、韧性优良的组合式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常规生产制造自行车车架均采用分段焊接工艺完成,生产环节多,对产品的质量难以控制,特别是在焊接部份会降底车架強度,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很多,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造成环境污染,这种结构的车架刚性非常差,在自行车使用一段时间后,焊痕处由于受到日晒雨淋、热胀冷缩的影响,常常出现裂缝,甚至断裂,其使用寿命很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整体成型、韧性优良、使用寿命长的组合式自行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整体成型、韧性优良的组合式自行车车架,包括有前叉管、横梁、座管、立柱、立叉和平叉,前叉管与横梁一体成型,立叉与平叉一体成型,座管一体成型,立柱一体成型,横梁与座管、立柱与座管及平叉、立叉与座管都各自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立柱与座管及平叉、立叉与座管各自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横梁与座管通过折叠器连接。
采用本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车架的部分部件一体成型,再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形成车架,这样整个车架就不会再带有焊痕,大大提升了车架的整体刚性,完全避免了传统车架焊痕处出现裂缝的问题,同时可延长车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成型、韧性优良组合式自行车车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成型、韧性优良组合式自行车车架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专利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自行车车架包括有前叉管1、横梁2、座管3、立柱4、立叉5和平叉6,前叉管1与横梁2一体成型,立叉5与平叉6一体成型,座管3一体成型,立柱4一体成型,横梁2与座管3、立柱4与座管3及平叉6、立叉5与座管3都各自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说,在横梁2上与座管3连接的一端设有横梁连接头21,座管3的前方设有前连接头31,后方设有后连接头32,下方设有座管连接座33,立柱4的顶部设有立柱连接座41,后方设有立柱连接头42,在平叉6上与座管3连接的端部设有平叉连接头61,在立叉5上与座管3连接的端部设有立叉连接头51,座管3的前连接头31与横梁连接头21通过折叠器连接,这样横梁2与座管3可以实现折叠功能,降低车架的体积,节约空间。座管连接座33与立柱连接座41通过螺栓串接固定在一起,立柱连接头42与平叉连接头61串接固定在一起,立叉连接头61与座管后连接头32串接固定在一起。
本一体压铸成型的合金自行车车架,在保证车架机械強度的前提条件下,大幅度地提升了生产效率降底生产成本,又利于环境保护。经长期的道路实验和有关检测部门结果表明,模具整体一次压铸成型的合金自行车车架完全合符国家技术标淮。同时由于车架是一次性压铸成,无焊接口,使车架结构钢性大幅度提高使用安全可靠。在当今世界环保节能大潮下,其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效益。
具有良好钢性和轫性的铝镁合金通过金属压鋳工艺,局部整体模压成型,组合装配式的自行车车架。采用本技术生产的自行车车架,无任何边角废料,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模压水口可实时直接回收投入使用。根本上做到物尽其用、全无浪费的现代先进工艺方式。
组合装配式的自行车车架它实现了无焊鏠整体部件一次成型,通过简单的锣栓紧固组配,即可快速高效率进行大批量生产。在节能、环保、低碳的产业化过程中具有着非常明显独特的优势,而且采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在超过正常使用寿命后,通过极简单的熔练即还原成生产原料继续使用。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戈平;招应权,未经陈戈平;招应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53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