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式高风速双荷电区电凝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9929.X | 申请日: | 2012-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3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卢静;包文琦;乔成鲁;赵军;赵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4 | 分类号: | B03C3/04;B03C3/34;B03C3/41;B03C3/47;B03C3/36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高军宝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风速 双荷电区电 凝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矿业、水泥等领域的电除尘器范畴粉尘捕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式高风速双荷电区电凝聚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电除尘器是冶金、矿业、水泥等行业的主要除尘设备,具有除尘效率高、设备阻力小、处理风量大等优点,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及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在收尘要求高的场合,必须增加电场数量或使用电袋复合除尘器,同时出现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幅提高的弊端,因此,电除尘器在建设或改造阶段,净化超微细粉尘的难度和成本随之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使电除尘器在处理超微细粉尘时降低成本、减少占地面积、提高除尘效率、降低粉尘排放浓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式高风速双荷电区电凝聚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管道式高风速双荷电区电凝聚装置,包括中空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为进出口,壳体内部由入口到出口方向依次设有电晕区和电凝聚区,所述的电晕区包括电极板,电极板后部设有辅助极。
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的,壳体的进出口为喇叭口,喇叭口的内径由壳体向端口方向渐缩,喇叭口的外端口与管道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前部设有带有通孔的气流分布板。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分布板包括导板,导板横向和纵向设置形成“井”字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晕区包括两个,正电荷电晕区和负电荷电晕区,其中正电荷电晕区位于负电荷电晕区后方。
进一步的,所述电晕区中辅助极的两端都设有对应电极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极为双角钢芒刺线。
进一步的,所述的极板为Z型板。
进一步的,壳体外设有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的辅助极为板状结构,辅助极板所在平面与风向平行,辅助极上设有用于吸附带电粉尘的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附孔间隔均匀向四周均匀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本凝聚装置主要包括壳体和以及两端的进出口,壳体内设有电晕区和电凝聚区,其中电晕区将进入的管道含尘气体进行电离,电离后的含尘气体部分经辅助极进行除尘,后又经过电凝聚区形成大颗粒,从而实现除尘的效果。
道式高风速电凝聚装置设有长方形的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进出喇叭口,壳体内的前部设有气流分布区。
气流分布区由导板组成,呈“井”字分布,目的是使含尘气体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气流场。
本装置设有两个电晕区,沿风向依次设置的负电晕区和正电晕区,负电晕区由正极接地的负高压直流电源供电,使含尘烟气进入负电晕区,,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一部分气体被电离,尘粒被负离子碰撞荷电,形成负粒子,少数负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辅助极运动,极大多数负粒子沿气流方向往正电晕区运动。
在负电晕区未被电离的气体进入正电晕区后,尘粒失去电子成为正粒子。在高风速的作用下,正、负粒子在电凝聚区发生碰撞,强制聚合,形成大粒径颗粒。该装置将负电晕区设置在正电晕区前,可有效降低由于电晕电极极性不同而造成击穿电压不同所带来的极性效应。
所述的电极板位于辅助极的两端都设有对应电极,其中位于前方的电极可以对粉尘进行电离,然后辅助极对其进行吸附,初级吸附后的粉尘然后经后一级电极进行电离,然后再经下一级的反向电极进行吸附,最后在电凝聚区结合,提高了除尘效果。
所述的辅助极为板状结构,其与风向平行并设有吸附孔,有效降低了阻力,其上的吸附孔可用于吸附被电离的粉尘,被吸附的粉尘进入吸附孔,不会被高压粉尘风流吹走。
该装置设置于电除尘器进口管道,可大幅提高电除尘器除尘效率;设置于电除尘器出口管道可使电场内未被捕集的粉尘再次作用,达到降低排放口粉尘浓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改进方便,适用于目前各行业电除尘器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气流分布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辅助极位置剖面图;
图5为辅助极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未述及的相关技术内容均可采用或借鉴现有技术。
参照附图1、2,一种管道式高风速双荷电区电凝聚装置,该管道式高风速双荷电区电凝聚装置在壳体15的两端分别设置烟气入口1和出口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99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