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光前格栅及其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5840.6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8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钟益林;白军明;代军;苏锋武;梁柱焕;谭佳健;王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1/06 | 分类号: | F21V11/06;F21W101/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格栅 及其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前格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前格栅及其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车辆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辆前格栅的设计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前格栅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外形上,而颜色则有些单调。另外,对于电动车辆来说,目前,电动车辆的充电和电量的显示都是在车内的仪表上,在充电过程中不利于人们查看,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发光的前格栅,不仅通过色彩的调节增强前格栅的美观,又可以及时地反映出车辆的某些信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车辆前格栅色彩单调、美观性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增强前格栅的美观,又可以及时地反映出车辆的某些信息的发光前格栅及其具有该发光前格栅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发光前格栅,包括设置在车辆外表面的前格栅本体,以及设置在前格栅本体的内侧且与前格栅本体固定连接的灯具,所述前格栅本体具有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所述灯具与透光区域对应设置且构造成使发光前格栅按预定方式发光的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区域为至少一个允许光线通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数目为20个,并且所述通孔按阵列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非透光区域为防止光线透过的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包括:面罩,所述面罩与前格栅本体相适配,并且所述面罩为后表面经过雾化处理的透光件;发光体模组,所述发光体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体,以及与发光体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控制发光体按预定方式发光的控制电路;衬框,所述衬框具有用于容纳发光体的至少一个容纳槽,所述发光体与所述容纳槽对应,所述容纳槽的内表面具有用于遮挡光线的涂层;所述后壳与所述面罩密封连接,并且所述后壳和所述面罩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衬框和发光体模组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设有用于固定与电路板连接的导线的线束接插件。
进一步地,所述面罩的前表面向前格栅本体的方向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通孔相对应,且所述凸起嵌入所述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衬框的容纳槽与所述面罩的凸起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体为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光前格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发光前格栅,所述一种发光前格栅,包括设置在车辆外表面的前格栅本体,以及设置在前格栅本体的内侧且与前格栅本体固定连接的灯具,所述前格栅本体具有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所述灯具与透光区域对应设置且构造成使发光前格栅按预定方式发光的光源,所述灯具作为光源,一部分光线穿过透光区域,从前格栅本体中射出,另外一部分光线被非透光区域阻挡,这样,就实现了前格栅的发光效果,再通过调节灯具的光线色彩就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前格栅色彩单调的缺陷,增强了前格栅的美观;所述灯具可以按预定的方式进行发光,就可以反映出车辆的某些信息。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光前格栅,因为车辆的前格栅具有发光功能,所以增强了车辆的美观,另外所述发光前格栅可以按预定的方式进行发光,就可以反映出车辆的某些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发光前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本体和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灯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发光前格栅的发光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 “左”、“右”、“竖直”、“水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车辆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58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