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煎烤机发热组件的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5422.7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5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邢凤雷;赵国尧;杜明辉;杜健荣;吴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煎烤机 发热 组件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煎烤机发热组件的固定结构,属于煎烤机发热组件的固定结构的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售买的可拆洗烤盘的煎烤机,由于固定不良,容易出现发热元件2与发热组件1之间接触不好,影响传热的情况。如中国专利CN2005200424462.2中所公开的结构,其发热盘与反射板的固定方式为通过螺钉与弹簧的组合方式实现发热盘的浮动。此种结构的缺点在于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的煎烤机发热组件的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煎烤机发热组件的固定结构,包括有发热组件、本体和罩子,其中发热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壁,侧壁的底部设有向外凸出的限位裙边,发热组件与本体之间连接有弹簧,罩子通过第一连接件锁紧在本体上,罩子的中部设有套置发热组件的通孔,通孔的边缘上设置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卡在发热组件所设的限位裙边的上方。
上述发热组件在两侧壁之间设有连接柱,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发热组件所设的连接柱上,弹簧的另一端接触到本体上。
上述发热组件包括有基板及嵌入基板内的发热元件。
上述弹簧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在发热组件所设的连接柱上。
上述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均为螺钉,连接柱为螺钉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发热组件的浮动固定,使发热组件与可拆洗烤盘紧密接触,有利于热传导,且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煎烤机发热组件的固定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发热组件不受力状态的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发热组件受力状态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煎烤机发热组件的固定结构,包括有发热组件1、本体3、罩子4、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6、弹簧7,其中发热组件1包括有基板和嵌入基板内的发热元件2,发热组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壁13,侧壁13的底部设有向外凸出的限位裙边12,发热组件1在两侧壁13之间设有限位柱10及连接柱11,发热组件1与本体3之间连接有弹簧7,罩子4的中部设有与发热组件1配合的通孔41,通孔41的边缘上设置有限位凸台42,罩子4沿着发热组件1的侧壁13从上往下套入发热组件1,且罩子4上所设的限位凸台42卡在发热组件1所设的限位裙边12上,罩子4通过第一连接件5锁紧在本体3上,弹簧7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6固定在发热组件1所设的连接柱11上,弹簧7的另一端接触到本体3上,使发热组件1的限位裙边12接触到限位凸台42。本实施例中,通孔41设置在罩子4的几何中心的位置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及第二连接件6均为螺钉,连接柱11为螺钉柱。
本实施例中,上述发热组件1在两侧壁13之间设有限位柱10与本体3的距离为H1时,发热组件1所设限位裙边12与罩子4上所设的限位凸台42的距离H3=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罩子4沿着发热组件1的侧壁13从上往下套入发热组件1直至罩子4上的限位凸台42卡在发热组件1的限位裙边12上为止;罩子4通过螺钉锁紧在本体3上;弹簧7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发热组件1的连接柱11上,弹簧7的另一端接触到本体3上;从而产生一定的弹力,迫使发热组件1的限位裙边12接触到罩子4所设的限位凸台42上。当发热组件1不受力的情况下,发热组件1的限位柱10距离本体3有一定的距离H1,此时发热组件裙边12与罩子4所设的限位凸台42的距离H3=0。
具体的实施过程为如图3,当发热组件1受到外力F的作用下,发热组件1会受力向力的方向运动,发热组件1的侧壁13会在罩子4的通孔41内向下运动,从而使发热组件1的限位裙边12脱离罩子4所设的限位凸台42。此时发热组件1的限位裙边12与罩子4所设的限位凸台42的距离H4>0,发热组件1受力继续向下运动,直到发热组件1上的限位柱10接触到本体3之上,此时限位柱10与本体3的距离H2=0。
当受力F取消,发热组件1会在弹簧7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其运动过程与受力F的运动过程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54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SB充电保护电路及USB充电器
- 下一篇:多路动力接线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