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器气密性/通气性自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4679.0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2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礼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礼康;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气密性 通气 自动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输液器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无菌器械全称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是指无菌、无热原、经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一次性直接使用的医疗器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属无菌器械。
无菌医疗器械自动化装备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 但是现阶段无菌医疗器械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还很低,其自动化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生产装配过程,基本上仍是人工操作,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被装组新产品为柔性塑料件,比常规产品难以实现自动组装,至今还没实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全程自动组装。但是市场发展大趋势是医疗器械行业普遍迫切需要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以改变劳动密集性现状,也即全程自动组装技术研发势在必行,因而一次性输液器的自动检测技术及装置的设计开发,在推动其自动组装技术实施方面十分重要。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气密性与通气性为必检性能,但是目前企业生产中,该性能仍以人工检测为主,难以适应自动化生产要求。如公开号为CN20179590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输液器气漏检测器,可有效用于解决方便、快速检测输液器漏气的问题。它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玻璃管、针管和气阀,针管置于玻璃管内,玻璃管内水层上部为空气层,针管上口置入空气层中,玻璃管下部一端连接有气源,另一端通过引管与气阀底部连接,气阀结构是,阀体上部经连接体装有阀盖,阀盖下部在阀体内装有阀芯,阀体内部中空构成内壁气路,阀盖上有出口,阀芯下端装有装在阀体内的弹簧,阀体下部由连接体与引管连接在一起。使用时,被测件装入阀盖上口内,压下被侧件,它的气口与阀芯相连,气体从底部流过阀芯侧孔到达气口,同时封住阀盖出口,若组件漏气则玻璃管上端与气源形成压差,由于针管上口在空气中,故气体分以冒泡形式入管上部,此时可以方便检查漏气情况:若组件不漏气,则上下压差为零,水面处于静止状态;同样测漏完成后,由于弹簧的作用,阀芯上移,密封圈封住阀芯侧孔及整个内壁气路,系统无压差,水面亦处于静止状态。但是这种技术方案通过操作者肉眼观察冒泡情况,而且装置本身是否有问题,也不容易被观察,因此,使用该装置进行检测并不可靠,自动化程度也不高,检测过程耗时会比较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检测不可靠、自动化程度不高、检测过程耗时较长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方便、具有系统自检功能的种输液器气密性/通气性自动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输液器气密性/通气性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气源和一个与气源相连的进气管路,进气管路上设有气源清洁处理器,气源清洁器后的进气管路上顺次设有压力调节器、压力及流量判别器,进气管路的末端设有一个用于连接输液器输入端的接口,该接口旁设有一个位置感应器,该位置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一个控制器相连,该控制器通过信号电路分别与所述的压力及流量判别器和警示装置相连。在使用本装置对输液器进行检测时,将输液器的进口端插入接口,此时位置感应器即可以获得信号,控制器通过该信号获知输液器安装到位,并进行检测。输液器的进口端较大,出口端较小。因此,可以认为,输液器的出口端的情况对检测时达到的气流大小具有直接影响。在恒定气压的情况下,当出口端堵塞时,检测到的气流会减小;当出口端以及出口端之前的任何部位出现漏气时,检测到的气流就会增大。但是,当装置本身出现气压不准的问题时,这种检测也会不准,所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对装置的预检测结构,即气源清洁器对高压气体处理后、由压力调节器调节至输液器允许压力,并由压力及流量判别器件判断压力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则系统出现警示信息,操作者便能即时对装置进行检修,并不会因此出现对被测件进行不当的检测。
作为优选,所述的接口上设有一个压力阀,该压力阀的引导端与进气管路相连,出气端设有一个用于连接被测件的密封连接嘴。压力阀在气压达到检测的适当值时即打开,当气源关闭或气压减少到一定值时,压力阀即关闭,使得外界的气体不会倒流到装置中,因些该装置在设备了该压力阀后就不会被外界空气污染,也不会因为检测,给被测件带来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礼康;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杨礼康;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4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卧式盘圆机
- 下一篇:成形设备的改进或者涉及成形设备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