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相器以及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6032.3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3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明;廖志强;王迎阳;陈家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18 | 分类号: | H01P1/18;H01Q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相器 以及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相器以及设有该移相器的天线。
背景技术
移相器是基站天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移相器调节信号的相位,可以对基站天线波束的下倾角度起到灵活调节的作用,以满足覆盖不同用户区域的需求。目前绝大多数天线都是双极化天线,因此至少需要两个移相器,分别调节两个极化方向上信号的相位,并且在调节相位时,必须保证两个极化方向上相位的变化量是一致的。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双极化天线中对应不同极化的两个移相器分别装配,后续靠人工组装在一起,两个移相器分别传动,因此难以保证两个移相器传动的一致性,导致两个极化方向上相位的变化量不一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相器以及设有该移相器的天线,解决了现有的双极化天线的两个极化方向上相位的变化量不一致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相器,包括基板、两个划片、卡扣、转轴,其中所述基板的两面设有线路;所述两个划片分别紧贴于所述基板的两面,且所述划片上的导线与所述线路电连接;所述两个划片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两个划片的末端通过所述卡扣相固定。
一种天线,包括上述移相器,以及与移相器相连的辐射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移相器基板两面的线路各配合一个划片,分别调节双极化天线中两个极化方向上的相位。将两个划片的末端用一个卡扣固定在一起,当利用传动机构移动卡扣时,两个划片就会绕着转轴分别在基板的两面作出完全相同的移动,也就保证了两个划片移动的一致性,从而使两个极化方向上相位的变化量保持一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移相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移相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移相器的划片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移相器中的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移相器,包括基板1、两个划片2、转轴3、卡扣4,其中基板1的两面设有线路;两个划片2分别紧贴于基板1的两面,且划片2上的导线与线路电连接;所述两个划片2通过转轴3与基板1连接;两个划片2的末端通过卡扣4相固定。
基板1两面的线路各配合一个划片2,分别调节双极化天线中两个极化方向上的信号相位。两个划片2的末端由一个卡扣4固定在一起,当利用传动机构移动卡扣4时,两个划片2就会绕着转轴3分别在基板1的两面作出完全相同的移动,也就保证了两个划片2移动的一致性,从而使两个极化方向上相位的变化量保持一致。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基板1由两个子板1a、1b构成,线路设置于每个子板的正面,两个子板1a、1b的背面相抵靠。实际上,就是把两个普通的移相器背对背的靠在一起,两个移相器各自的单面电路板作为两个子板1a、1b,背靠背的组成一个两面都具有线路结构的基板1,再利用固定件51将基板1的两侧固定在底座52上,这样还可以使两个子板1a、1b共同使用一个接地层。当然,还要利用卡扣4将两个划片2的末端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利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移相器背靠背的组装起来就可以实现,装配非常容易,两个移相器还可以共同使用一个接地层,实现共地,进一步消除偏差。
除上述方式以外,也可以用一块基材,在其两面形成线路,从而制成两面都具有线路结构的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60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燃料电池的运行状态远程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