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相变热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3850.8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2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兔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兔林 |
主分类号: | F22B1/28 | 分类号: | F22B1/28;F22B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热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变热机。
背景技术
除了发电厂和大型用汽设备外,一般使用蒸汽设备都是按工艺流程设置,由锅炉房用蒸汽管网把汽输送到各用汽设备上,管道纵横交错地在空中地下配置,热损很大,维护费用高,锅炉用水要求软化处理,要符合标准,都增加配套费用和能源消耗,在环保上有严格要求,对制造和运行锅炉有严格法规和使用年限。
生产企业中用汽设备的工艺参数、温度压力要求不同,而锅炉只能提供一定比例关系压力和温度的蒸汽,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温度高时,只有提高锅炉的压力来满足温度要求,由于用汽设备工艺不同(不统一性)对温度压力均有不同要求,因此要做技术上的元件配套来满足工艺要求,加大损耗和投资费用。对一些小型锅炉而言,普遍工作压力较低,为了提高温度而增加压力造成的事故不在少数,另外对一些用汽的生产设备,实际上用汽量较低,而没有这种小容量锅炉。因而,锅炉负荷持续率很低,一般不超过 30% ,能耗大排污不达标是小型锅炉的通病,是安全节能减排的难题。
由于节能减排规定,有些区域实施集中供热,其中包括使用蒸汽用户,要有蒸汽锅炉运行来保证,通常这些用汽企业用汽特点是用汽量不大,时间不定,对蒸汽的温度压力不统一,为了满足需要,采取一定技术措施来控制压力温度,用汽单位的不集中,更设大量的 蒸汽和回水管网,由于不是连续负荷,外网的使用年限很短,并且伴有大量外网热损,实际上从经济、环保、城建规划要求都是不合理的。
[0005] 由于要理条件和已有建筑群,把锅炉建立在中心位置,保证系统均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有很多供热外网是线性结构,保证不了末端网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变热机,它不但具有节能的特性,能效比可达 1 : 1.5~3 ,符合节能减排规定,而且节省成本。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相变热机,它包括若干相变热机单元和供电自动控制系统,每个相变热机单元包括相变加热器、高压水泵和回水箱,供电自动控制系统分别与每个相变热机单元的相变加热器的控制端和高压水泵的控制端连接,在回水箱的出水口与相变加热器的进水口与之间设有高压能水管路,回水箱的出水口通过高压能水管路与相变加热器的进水口相连通,高压水泵位于高压能水管路上,在每个相变加热器的侧面和底部分别设有出汽口和回水口 Ⅰ ,出汽口通过主汽管与用汽设备相连通,供电自动控制系统与用汽设备的控制端连接,在用汽设备的底部设有回水口 Ⅱ ,回水口 Ⅱ 和回水口 Ⅰ 通过回水冷凝管与回水箱相连通。
所述的相变加热器设置为内热式相变器,内热式相变器设有壳体,在壳体内腔的下部设有法兰盘,在法兰盘上插有若干干烧不锈钢电热管,在整个壳体外表面包裹有硅酸铝保温层,壳体顶部的进水口处设有雾化器,出汽口位于壳体的侧面,回水口 Ⅰ 位于壳体的底 部。所述的壳体为碳钢钢管或不锈钢钢管。所述的供电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电力线 Ⅰ 与高压水泵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的供电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电力线 Ⅱ 和温度信号线 Ⅰ 与相变加热器的加热控制端的连接。所述的供电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信号线 Ⅱ 和压力信号线 Ⅰ 与用汽设备连接。所述的供电自动控制系统设置为 PLC 控制系统或集成电路板。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设有高压水泵和相变加热器,通过一个高压水泵给水一个极高的压力成为有很大内能的水,进入相变加热器后变成几微米的水分子膨体颗粒,在相变发生器内高温状态吸热提高温度瞬间变成蒸汽,完成水的相变过程,通过相变技术把水的内能和相变发生器所施加热量使它的能量成倍增加,能效比可达到 1:1.5~3 ,它可以将蒸汽输送给用汽设备使用,不但大大节约了能源,符合节能减排规定,而且可靠近用汽设备安装,且节省大量投资和占地,不用锅炉房和和蒸汽回水管网,极大降低了投资运行费用。本发明设有供电自动控制系统,它能全自动控制监测用汽设备的温度压力参数,设定温度压力后,自动跟踪调整,机电一体化机组。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相变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兔林,未经王兔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38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装填机械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工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