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笼绞机过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6879.3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4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应俊;薛天军;曾明武;李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唐瑶 |
地址: | 7309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笼绞机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笼绞机,尤其涉及一种笼绞机过线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使用笼绞机进行电缆成缆时,电缆线芯的过线孔都是圆形孔洞,电缆的电缆线芯经过过线孔时与过线孔产生滑动摩擦,有一定的阻力,对于普通电缆而言,这种影响没有太大关系。
CICC(Cable-In-Conduit-Conductors)超导导体是一种多级管装电缆,共分五级绞合而成,导体的第一级子缆由若干根铜线和若干根超导线材按照一定的绞合节距绞合构成,然后将若干根子缆单元再按照一定的绞合节距绞合构成二级子缆,同理再构成三级、四级子缆,最终绞制成五级极缆。四级子缆使用了0.05mm厚的薄钢带进行花包,由于钢带超薄,所能承受的摩擦力很小,过线孔与电缆线芯之间的摩擦使电缆表面的花包钢带频繁断裂,从而影响电缆的表面质量,达不到CICC超导导体的表面质量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电缆表面质量的笼绞机过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笼绞机过线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纵向固定连接有纵向导线轮,所述框架的横向固定连接有横向导线轮;所述纵向导线轮与横向导线轮之间的位置相互错开。
所述纵向导线轮有两个,所述两个纵向导线轮的横向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横向导线轮有一个。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笼绞机过线装置,由于设置了纵向导线轮和横向导线轮,保证了电缆线芯在通过过线孔时只有滚动接触而无滑动摩擦接触,大大降低了电缆线芯与过线孔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了电缆表面钢带的断裂,显著提高了电缆表面质量。根据生产统计,该笼绞机过线装置采用以前,电缆每50~60米就出现一次钢带断裂,采用本装置以后,再没有出现过电缆表面钢带断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1-框架,2-纵向导线轮,3-横向导线轮,4-过线装置,5-放线摇篮,6-放线盘,7-电缆线芯,8-过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笼绞机过线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是用钢板焊接的四方形直筒框架,两个纵向导线轮2的轴两头分别穿在框架1纵向侧面的钢板上,用螺丝进行固定连接,两个纵向导线轮2的横向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横向过线轮3的轴两头分别穿在框架1横向侧面的钢板上,用螺丝进行固定连接。两个纵向导线轮2与横向导线轮3之间的位置相互错开,纵向导线轮2的位置在后,横向导线轮3的位置在前。实际操作中,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两个纵向导线轮2的位置在前,横向导线轮3的位置在后。
如图3所示,框架1焊接在笼绞机笼体过线孔8前方的放线摇篮5上,框架1的尺寸是150mm×120mm。纵向导线轮2和横向导线轮3的直径为40mm、长度为120mm。纵向导线轮2和横向导线轮3在安装时,必须保证它们的安装高度适合电缆线芯7从过线孔8正中穿过,不与过线孔8接触。
在生产过程中,放线盘6上的电缆线芯7先通过横向导线轮3和纵向导线轮2,然后穿过过线孔8,再穿过分线板后进行绞合。两个纵向过线轮2控制电缆线芯7的左右位置,横向过线轮3控制电缆线芯7的上下位置。这样,电缆线芯7在过线时只与纵向导线轮2和横向导线轮3进行滚动接触,不与过线孔8直接摩擦接触,它们之间只存在滚动而没有滑动,从而减小了摩擦,实现了电缆表面的钢带无断裂。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局限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还可以做出其它等同变型和改进,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68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护套印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人脸识别软件的身份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