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型引擎的电动启动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5205.1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9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连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佶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15/02 | 分类号: | F02N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 引擎 电动 启动器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模型引擎的电动启动器构造,特别是一种通过电力启动的方式辅助模型引擎的引擎启动。
背景技术
现有许多遥控模型车是以汽油或甲醇作为该模型引擎的动力源,该模型引擎是一种使用电动启动器的方式来辅助遥控模型车的该模型引擎启动,该电动启动器设置有启动马达、开关与数个齿轮,该等齿轮为减速齿轮组,使用者操作开关而令马达启动,该马达将其旋转驱动力传予该等齿轮,再通过该等齿轮将该马达的旋转驱动力用于驱动该模型引擎。
现有的电动启动器虽有辅助遥控模型车方便启动的功能,但该电动启动器于启动该模型引擎的瞬间,该模型引擎依据惯性原理反馈该电动启动器,并相对该马达的旋转驱动力产生逆向反馈力,其中该马达的旋转驱动力不及该模型引擎之反馈力的情况下,该模型引擎强大的反馈力即拽引该马达逆向转动,并且该模型引擎的反馈力与马达的旋转驱动力产生拉锯,若没有任何的组件将该模型引擎的反馈力予以减弱或吸收,除对该马达造成破坏、该减速齿轮组产生崩牙外,同时会造成损耗电量高、启动困难等问题,而多为使用者所诟病,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因此,如何研发出减缓启动该模型引擎瞬间产生的反馈力,避免造成马达及减速齿轮组损坏,且具有降低其耗电量、容易启动模型引擎的电动启动器构造,确实有其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型引擎的电动启动器构造,特别是指一种减缓启动引擎瞬间产生的反馈力,避免造成马达及减速齿轮组损坏,且具有降低其耗电量、容易启动的电动启动器构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型引擎的电动启动器构造,其设置于该模型引擎的一侧,其主要包含有:
一马达,其输出端设有一启动齿轮;
一传导单元,该传导单元设有一第一齿轮,且该第一齿轮与该启动齿轮相啮合,另该传导单元设有一与该第一齿轮同轴的第二齿轮;
一离合器,其设于该第一齿轮顶面,并沿该第一齿轮圆周表面等分至少凸设二限位柱,且该离合器相对限位柱设有预定数量的离合器片,该离合器片相对该限位柱穿设有一两端透空且大于该限位柱的长条孔,且该等长条孔两端相对该第一齿轮轴心的距离不相等,另,该离合器设有一离合器外罩,离合器外罩顶面设有一轴杆,该离合器外罩通过该轴杆枢接该第二齿轮,且该离合器外罩底面形成一开口,其内形成一容置空间,可将限位柱及离合器片容置于该离合器外罩内;
一转接单元,其一端可连接于该模型引擎,其另一端相对该第二齿轮枢设有一转接齿轮。
进一步地,其中,长条孔远离该离合器片中央的一端与该第一齿轮的轴心形成第一距离,而长条孔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齿轮轴心的距离形成第二距离,且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
进一步地,其中,该转接齿轮于其圆周表面等分穿设有预定数量的透孔,该转接单元相对该转接齿轮的透孔设有预定数量的转接柱。
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齿轮沿其轴向设有一两端透空的轴孔,且该离合器外罩的轴杆朝该第一齿轮的方向延伸,并插设于该第一齿轮的轴孔内。
进一步地,其中,该等透孔与该等转接柱间还分别设有一缓冲垫。
进一步地,其中,该缓冲垫至少设有一缓冲空间。
进一步地,其中,该缓冲垫为橡胶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齿轮顶面相对该离合器外罩底面的开口环设有一凹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模型引擎的电动启动器构造,该马达的旋转驱动力通过该离合器传予至该模型引擎,故其克服了现有电动启动器启动模型引擎启动困难及耗电高的不足,而具有提高启动能力及省电的功效,另该模型引擎的反馈力反馈至该离合器时,该离合器外罩与该等离合器片分离,因而避免电动启动器产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动作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另一动作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10 马达
11 启动齿轮
20 齿轮
21 第一齿轮 211 轴孔
212 凹槽 22 第二齿轮
23 第三齿轮 24 第四齿轮
30 离合器
31 限位柱 32 离合器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佶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佶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5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爆电子控制器
- 下一篇:涡轮增压器热端管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