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清除回转窑烧结圈的气动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2003.1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7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陶粒砂支撑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25/00 | 分类号: | F27D25/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501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除 回转 烧结 气动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工具,特别是用于清除回转窑内烧结圈的专用气动工具。
背景技术
压裂增产是石油、天然气低渗透油气井开采增产的重要新技术,支撑剂则是压裂施工的关键材料。目前广泛使用的支撑剂为具有一定粒度和级配的人造高强陶瓷颗粒,陶粒支撑剂以铝矾土为主要原料,通过粉末制粒、烧结等工序而制成。陶粒支撑剂制粒后的半成品在回转窑烧结过程中,处于距离烧嘴较近的地带,由于烧成带温度过高,物料过烧发黏,很容易形成长厚窑皮,进而形成烧结圈。烧结圈一经形成,对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气流势必起阻碍作用,影响支撑剂颗粒的焙烧效果,而且若清理不及时,会使烧结圈增大、增厚,严重时需停机停窑处理,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节奏,所以必须经常清理烧结圈。目前,由于缺乏合适的专用工具,清理烧结圈需依靠人工利用铁铲、钢钎等工具清理,回转窑内高温灼热辐射,使人工清理烧结圈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大大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清除回转窑烧结圈的气动工具。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清除回转窑烧结圈的气动工具,特别之处是,它包括风泵、储气罐、气筒,所述风泵、储气罐、气筒依次连通,所述气筒长度为5-7米。
上述清除回转窑烧结圈的气动工具,所述气动工具还设有冲击钢球,冲击钢球直径与气筒口径匹配,冲击钢球经链条与气筒连接。
上述清除回转窑烧结圈的气动工具,所述储气罐下部设有伸缩支架,所述风泵、储气罐位于底板上,底板下部设有行走轮。
上述清除回转窑烧结圈的气动工具,所述储气罐上设有压力表,气筒处设有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针对人工清理回转窑烧结圈劳动强度大、存有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专用气动工具,该气动工具将气筒探入回转窑内接近烧结圈,利用压缩气体冲击力清理烧结圈,对于结圈较厚处利用压缩空气驱动冲击钢球进行冲击清理,可以快速便捷的将烧结圈清除。采用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消除了工人手工清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使用效果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如下:1.行走轮,2.底板,3.风泵,4. 压力表,5.储气罐,6.气筒,7.冲击钢球,8. 伸缩支架,9.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风泵3、储气罐5、气筒6,所述风泵、储气罐、气筒依次连通,气筒长度为5-7米。该结构可以利用压缩空气冲击烧结圈使其脱落。为对较厚的烧结圈产生强力冲击,还设置了冲击钢球7,冲击钢球直径与气筒口径匹配,冲击钢球经链条与气筒连接。为便于移动所述气动工具,将风泵3、储气罐5设置在底板2上,底板下部设有行走轮1。储气罐下部设置伸缩支架8,以调整气筒工作高度。在储气罐上设有压力表4,气筒处设有控制空气冲击动作的电磁阀9。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其推至回转窑附近,气筒探入回转窑内,对准烧结圈位置,开启风泵对储气罐充气,然后操作电磁阀使压缩空气直接冲击烧结圈,或由压缩空气推动冲击钢球击打烧结圈,将烧结圈清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陶粒砂支撑剂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陶粒砂支撑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20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闪蒸汽热能交换器
- 下一篇:控温精准的热风烘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