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气相防锈缠绕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1890.0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9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金锋;李原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博浪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18 | 分类号: | B32B27/18;B65D65/4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防锈 缠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材料,具体涉及金属气相防锈缠绕膜。
背景技术
现对金属物防锈大多采用喷防锈剂、涂防锈油、包防锈纸等方式,其综合成本高,人力资源消耗大,对企业员工健康有一定影响,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现有技术也有采用防锈袋包装,但现有的防锈袋透光率低,同时对产品中非金属部分起不到保护作用,还会对颜色等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金属、金属与非金属结合的产品提供一种更好效果的防锈、抗紫外线、密闭,隔热、减缓褪色保护的气相防锈缠绕膜。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气相防锈缠绕膜,其是由三层膜复合构成的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内层是气相防锈和增粘抗穿刺层,中间层是阻隔与粘合层,外层是抗紫外线抗穿刺层;三层的厚度比为1.2:1:1。
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的三层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性能优越:此缠绕膜釆用多层共混挤出技术生产,内层有增粘抗穿刺材料,因其有很大的粘性,可紧密粘在金属体上,隔绝空气,增加密闭性。VCI气相分子被充分保存在其中并缓慢释放,由于中层阻隔不能向外扩散,缠绕膜在没有接触金属产品时没有释放,只有接触产品时才开始释放出VCI气相分子并包围在产品表面,保护产品。而内层的抗穿刺功能对有棱角的产品包装时能保证阻隔层不被破坏,气相分子不会向外扩散。外层的抗紫外线功能能阻止紫外线对产品的照射和隔热,阻止金属产品镜面表面变色,减缓金属与非金属结合产品非金属部分褪色,阻止两种材料间热变形,而外层的抗穿刺功能能阻止外力对中层和内层被破坏失去功效。
2、封存能力强:内层的VCI气相防锈缠绕功能和外层的抗紫外线功能相结合,使产品在普通条件下也能达到3-6年,如密封较好完全可达到10年以上并可保证颜色艳丽如新。
3、美观、环保:由于采用三层塑料结构,透明度高,缠绕包装好后能完全观察到产品。产品包装前不用涂任何油脂和防锈剂,折开缠绕包装后不用清洗,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缠绕包装也可以回收再利用。
本缠绕膜主要运用于金属防锈、高亮度合金材料表面防变色、金属与非金属组合产品非金属部分褪色。可根据产品尺寸大小制成不同规格的缠绕包装,适用于汽车、船舶、机械、军工、电子领域。随着我国加入世贸,大量的产品不断出口到国外,长时间的运输、潮湿的海洋气候、长期的紫外线照射对产品防护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大型机械零件,汽车,大型钢卷型材等正需要此种缠绕包装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缠绕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塑料薄膜由三层膜复合组成,参见图1,内层为气相防锈和增粘抗穿刺层3,由10%VCI气相防锈缓蚀材料、50%的高强度抗穿刺材料,5%的增粘材料与低密度聚乙稀共混;中间层为阻隔与粘合层2,用50%的高阻隔材料、2%的相容剂与聚乙稀共混;外层为抗紫外线抗穿刺层1,用60%高强度抗穿刺材料、0.5%抗紫外剂与中密度聚乙稀共混;三层的厚度比外1.2:1:1,采用挤出成膜。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现在技术比较成熟的三层共挤设备,运用聚乙稀原材料间特性差异,采用共混挤出工艺吹膜。缠绕膜体由内向外依次为气相防锈和增粘抗穿刺层、阻隔与粘合层、抗紫外线抗穿刺层这三层通过机头复合挤出在中层粘合层的作用下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博浪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博浪塑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1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