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负压直饮水制备及供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6477.5 | 申请日: | 201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0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郑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力德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7/07 | 分类号: | E03B7/07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杜希现 |
地址: | 2626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负压直 饮水 制备 供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负压直饮水制备及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无负压供水装置,是指将自来水进行加压处理后,向远处或高处供给的专用供水装置。无负压供水装置是现代化小区建设中必须配备的装置,尤其是高层小区或高层大厦必配装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用水尤其是自来水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全天候供水、供水压力恒定,而且水质要清洁干净,能够达到直接饮用水的标准,以使人们在家里或公共场所里,无需加热即可直接饮用。而目前传统的供水装置仅包括一套无负压供水装置,无负压供水装置的进水端与自来水厂输出的自来水管连接,无负压供水装置的输出端通过管网与用户连接。传统供水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无负压恒压供水,可以满足人们的一般要求,是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供水装置。但其不足之处在于,集成化程度不高,还存在敞口水箱等装置,容易落入杂物,导致细菌滋生并降低水质,根本无法达到直饮水的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对供水进行消毒并达到直饮水标准,且供水稳定可靠的无负压直饮水制备及供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无负压直饮水制备及供水装置包括无负压供水机构,其结构特点是:无负压供水机构的输出管道上连接有对自来水进行消毒的消毒机构,输出管道上还安装有流量计和电控阀,还包括与流量计和电控阀电连接的控制器。
本结构的无负压直饮水制备及供水装置是通过定量消毒结构来实现能够对供水进行消毒并达到直饮水标准,且供水稳定可靠的。
定量消毒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无负压供水机构输出管道上的消毒机构,消毒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对流经消毒机构的自来水进行消毒,从而实现灭菌、提高水质,使自来水达到直饮水标准的目的。无负压供水机构的输出管道上还安装有流量计和电控阀,流量计和电控阀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流量计的主要作用是实时检测输出管道的自来水流量,并将该检测信息通过电信号方式传送给控制器。电控阀的主要作用,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调整自身导通面积来调节输出管道中自来水的流通面积,也就起到了控制自来水流量的作用。控制器根据消毒机构的工作时间和消毒效果等参数信息,会及时调制电控阀的开度,并通过流量计的反馈信号来接收自来水的实际流量,通过不断调制电控阀开度,最终使自来水实际流量与消毒装置的消毒能力相匹配,这样就达到了彻底消毒、使自来水稳定达到直饮水标准的目的。本无负压直饮水制备及供水装置,通过控制器的实时控制来实现全程自动工作,几乎无需操作人员参与,提高了供水效率并降低了供水成本,有助于为人们提供稳定可靠的直饮水。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消毒机构包括安装在输出管道上的臭氧气水混合器,臭氧气水混合器的输入端通过输入管连接有臭氧发生器,输入管上安装有由控制器控制的控制阀。
众所周知,臭氧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有特臭的气味,具有强氧化作用。臭氧发生器的主要作用产生臭氧,为自来水消毒提供足够的臭氧。臭氧气水混合器是将臭氧与输出管道中的自来水进行混合的主要机构。臭氧发生器通过输入管将臭氧通入臭氧气水混合器中,使臭氧在臭氧气水混合器中与自来水进行充分混合,并通过其自身的强氧化作用去除自来水中的余氯、杂质、细菌和重金属等可,防止致癌物质三氯甲烷的生成,增加水中含氧量,提高水质,最终使自来水达到饮用水标准。臭氧与自来水的混合比例,由控制器通过控制设置在输入管上的控制阀实现的,控制阀的开度和电控阀的开度是对应设置的,由控制器统一控制的,有助于保证输出稳定可靠的直饮水。
作为改进,输出管道上还安装有多介质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输出端的输出管道上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输出端的输出管道上安装有硅藻土过滤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力德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力德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64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