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步转速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3924.1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1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应勇;曾林;韦富基;李宏军;韦江波;阙燚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D13/62 | 分类号: | G05D13/6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梁春芬 |
地址: | 545006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转速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步转速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控制一端机械机构与另一端机械机构同步转动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需要控制两机械机构转速同步,现在通常采用机械同步机构控制,机械同步机构的优点是电气控制简单,制造成本低;缺点是机械装置结构较复杂,使整台设备外型复杂化,造成日常保养困难,且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机械同步机构由于受传动链零件精度的影响其传动精度往往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精度高、结构简单、可靠性好、使用简便、控制方便的同步转速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步转速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D触发器、振荡电路、译码器、与非门及用于信号转换的转换集成芯片,D触发器包括D触发器Ⅰ、D触发器Ⅱ、D触发器Ⅲ及D触发器Ⅳ,D触发器Ⅰ与D触发器Ⅱ的输入端分别与采集机械机构Ⅰ转速信号的编码器连接,D触发器Ⅰ的输出端分别与D触发器Ⅲ的输入端及译码器的输入端连接,D触发器Ⅱ的输出端分别与D触发器Ⅳ的输入端及译码器的输入端连接,D触发器Ⅲ与D触发器Ⅳ的输出端分别与译码器的输入端连接,振荡电路分别与D触发器Ⅰ、D触发器Ⅱ、D触发器Ⅲ、D触发器Ⅳ的控制端连接,与非门包括与非门Ⅰ和与非门Ⅱ,译码器的输出端分别和与非门Ⅰ、与非门Ⅱ的输入端连接,与非门Ⅰ、与非门Ⅱ的输出端分别与转换集成芯片的输入端连接,转换集成芯片的输出端与控制机械机构Ⅱ转速的伺服电机驱动器的控制端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转换集成芯片为MC3487或AM26LS31 。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振荡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电容和电阻及与电阻并联的反相器。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译码器为4—16线译码器。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译码器型号为74LS154或74LS159。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之同步转速控制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
本实用新型之同步转速控制器通过振荡电路控制四个D触发器工作,四个D触发器将编码器采集到的转速信号(机械机构Ⅰ的转速)脉冲增大,能有效提高控制精度,译码器再将4个脉冲信号合成输出给与非门,信号再经过转换集成芯片转换为可控制伺服电机驱动器工作的控制信号,驱动器控制伺服电机工作,由伺服电机控制机械机构Ⅱ的转速,使得机械机构Ⅰ与机械机构Ⅱ的转速相同或同步,同步转速控制器采用D触发器、振荡电路、译码器、与非门、转换集成芯片等电子元器件传送及转换信号,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不会像机械同步机构那样受传动链零件精度的影响而影响传动精度。
2、结构简单、使用简便、控制方便
本实用新型之同步转速控制器由于采用D触发器、振荡电路、译码器、与非门、转换集成芯片等电子元器件传送及转换信号,这些电子元器件可直接外购,无需研发制造这些电子元器件,同步转速控制器整体结构简单、使用简便、控制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同步转速控制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同步转速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同步转速控制器使用时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D触发器Ⅰ、2—D触发器Ⅱ、3—D触发器Ⅲ、4—D触发器Ⅳ、5—译码器、6—与非门Ⅰ、7—与非门Ⅱ、8—转换集成芯片、9—编码器、10—机械机构Ⅰ、11—机械机构Ⅱ、12—交流伺服电机、13—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同步转速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D触发器、振荡电路、译码器5、与非门及用于信号转换的转换集成芯片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39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