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絮凝气浮沉淀活性炭吸附超滤膜的模块化供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3828.7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8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毛允明;赵生华;栾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允明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2;C02F1/24;C02F1/28;C02F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絮凝 浮沉 活性炭 吸附 超滤膜 模块化 供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块化集中供水厂的模块化供水设备,确切的讲是具有絮凝气浮沉淀活性炭吸附超滤膜的模块化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模块化供水厂,具有占地面积小,净化水强度高,净化效果好的诸多优点。但是,现有的模块化供水装置,一般仅提供达到一用水标准的城镇居民用水,还无法提供直接应用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镇供水厂直接提供直饮水已经提到了日程。为了适应社会对直饮水的供水要求,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做了认真地研究,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目前模块化供水厂没有提供直饮水的装置存在的不足而提出来的。即提供具有絮凝气浮沉淀活性炭吸附超滤膜的模块化供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具有絮凝气浮沉淀活性炭吸附超滤膜的模块化供水装置,具有连接进水管(31)的絮凝池(1)和与絮凝池连通的气浮室(3),气浮室连通沉淀池(6),沉淀池连通过滤池(11),其特征在于过滤池内的布水槽(1 2)的下面具有一层活性炭吸附层(13),其下部是一组超滤膜膜组件 (15),超滤膜膜组件通过其上的超滤膜水收集管(17)经过汇总管(18)与出水管(16)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在原絮凝气浮沉淀和活性炭吸附下的模块化集中供水的基础上增加了超滤膜或微滤膜模块,使得模块化集中供水净化工艺,先经过活性炭吸附处理掉水体中含有的某些有机有毒物质含量或色、臭、味等,再经超滤膜过滤,达到直饮水的标准,为模块化供水提供了一个新的直饮水的供水模式。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视图。附图中序号描述为:1、絮凝池,2、折板,3、溶气室,4、转换挡板III,5、刮渣机,6、沉淀池,7、浮渣槽,8、转换挡板V,9、清水槽,10、转换挡板VII,11、过滤池,12、布水槽,13、活性炭吸附层,14、出水管II,15、超滤膜膜,16、出水管,17、超滤膜水收集管,18、汇总管,19、清水导流槽,20、排渣管,21、排泥管,22、转换挡板VI,23、转换挡板IV,24、下清水收集槽,25、斜管,26、转换挡板II,27、气浮管,28、转换挡板I,29、溶气释放器,30、上清水收集槽,31、进水管,32、转换挡板VI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使用进行详细说明。参照附图,该具有絮凝气浮沉淀活性炭吸附超滤膜的模块化供水装置,具有连接进水管(31)的絮凝池(1)和与絮凝池连通的气浮室(3),气浮室连通沉淀池(6),沉淀池连通过滤池 (11),其特征在于过滤池内的布水槽(12)的下面具有一层活性炭吸附层(13),其下部是一组超滤膜膜组件(15),超滤膜膜组件通过其上的超滤膜水收集管(17)经过汇总管(18)与出水管(16)连通。
其所说的过滤池与沉淀池之间通过上清水收集槽(30)转换挡板IV(23)和转换挡板V(8),转换挡板VI(22)和转换挡板VII(10)连通布水槽(13)。
其所说的沉淀池上具有刮渣机(5)与浮渣槽(7)和排渣管(20)配合。
其所说的过滤池与沉淀池之间通过上清水收集槽(30)转换挡板IV(23)和转换挡板V(8),转换挡板VI(22)和转换挡板VII(10)通过清水导流槽(19)和斜管(25)下面的下清水收集槽(24)直接连通。
其所说的气浮室(3)通过转换挡板I(28)或者转换挡板VIII(32)与絮凝池(1)连通,通过转换挡板III(4)或者转换挡板II(26)与沉淀池连通。
其所说的絮凝池(1)是具有折板(2)组成的折板式絮凝池结构。
絮凝池采用折板式,沉淀池可选用斜管沉淀或气浮工艺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允明,未经毛允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38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