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轮胎气压实时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3793.7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3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C23/02 | 分类号: | B60C23/02;B60C23/2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23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轮胎 气压 实时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轮胎气压实时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试验证明,80%的汽车轮胎爆胎是有预兆的,至少在爆胎发生前一小时轮胎的胎内压力和温度会出现异常。这就为实现轮胎爆胎预警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影响轮胎爆胎的首要因素是轮胎的充气压力。充气压力过高和过低都会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试验数据表明,当轮胎压力低于其额定值(0.03MPa)时,轮胎的正常使用寿命将会减少约25%;当轮胎压力高于标准值25%时,寿命将会减少15~20%。
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因生热会出现温度大幅度升高现象。温度的升高使橡胶强度降低,导致帘线强力降低。当轮胎温度从0℃升高到100℃时,对尼龙轮胎来说,帘线强力会降低20%左右,橡胶强度则下降50%左右;轮胎温度高于临界温度(100℃以内是正常温度,100~121℃是临界温度,121℃以上是危险温度)时,橡胶强度和帘线强力降低更多,轮胎的使用寿命的急剧缩短。
一般来说,行驶速度越高,轮胎在单位时间内与地面的接触次数越多,摩擦越频繁,变形频率越大;同时由于胎体的振动,周向和侧向产生的扭曲变形增大。其后果必然是帘布胶的老化加速和帘布的耐疲劳性能降低,轮胎出现早期脱层或爆破现象。本设计将从影响汽车轮胎爆胎的充气压力和温度两方面进行实时监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轮胎气压实时监测系统,用于监测高速行驶过程中的汽车轮胎压力和温度的变化,防止爆胎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轮胎气压实时监测系统,由一个主机模块和多个轮胎压力监测模块组成;每个轮胎压力监测模块由压力温度传感器、第二微控制器和射频发送芯片组成;压力温度传感器由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组成;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器连接,第二微控制器与射频发送芯片连接;主机模块包括第一微控制器和射频接收芯片,第一微控制器与射频接收芯片连接;轮胎压力监测模块的射频发送芯片与主机模块的射频接收芯片通过无线信号连接。
其中,第一微控制器上还连接有人机接口、声光报警器和液晶显示屏。
另外,人机接口是型号为MC33592芯片。
且第一微控制器是型号为MC68Hc908GP32的芯片。
其中,射频接收芯片为LF无线信号接收器。
其中,第二微控制器是型号为MC68HC908RF2的芯片。
其中,射频发送芯片为UHF发射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监测行驶中汽车的轮胎内温度和气压的大小,对于轮胎气压过高或过低的时候均能发出预警信号,方便司机采取正确的操作,避免汽车爆胎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轮胎气压实时监测仪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1.主机模块,1-1.人机接口,1-2.第一微控制器,1-3.声光报警器,1-4.液晶显示屏,1-5.射频接收芯片,2.轮胎压力监测模块,2-1.压力温度传感器,2-2.第二微控制器,2-3.射频发送芯片,2-1-1.电压传感器,2-1-2.温度传感器,2-1-3.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轮胎气压实时监测系统,由一个主机模块1和多个轮胎压力监测模块2组成;一般轮胎压力监测模块2设置五个,在汽车的四个轮胎连同备胎中都安装一个轮胎压力监测模块2,轮胎压力监测模块2安装在轮胎的气门芯的内端;主机模块1安装在汽车驾驶室仪表盘位置,便于驾驶员观察。
每个轮胎压力监测模块2由压力温度传感器2-1、第二微控制器2-2和射频发送芯片2-3组成;压力温度传感器2-1由电压传感器2-1-1、温度传感器2-1-2和压力传感器2-1-3组成;电压传感器2-1-1、温度传感器2-1-2和压力传感器2-1-3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器2-2连接,第二微控制器2-2与射频发送芯片2-3连接。第二微控制器2-2采用MC68HC908RF2芯片,射频发送芯片2-3为UHF发射器,UHF发射器内置在MC68HC908RF2芯片;压力温度传感器2-1采用SP12芯片,电压传感器2-1-1、温度传感器2-1-2和压力传感器2-1-3集成在SP12芯片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学院,未经陕西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3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