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弯钢化变弧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8452.0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9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宁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玻玻璃技术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北玻镀膜技术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C03B23/00;C03B27/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471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钢化变弧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弯钢化变弧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玻璃机械行业,弯钢化设备的变弧是一个对控制要求很高的部分,其具体动作过程如下:当玻璃在炉内通过加热烧至软化后,需要快速出炉进入到风栅内然后风栅迅速两侧拉起形成一个预先调整好的弧度,使得软化的玻璃形成与风栅同样的弧度。对于风栅拉起变弧这个过程,要求在变弧过程中要保持速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这个过程中,风栅机构变弧是一个变负载的过程:刚开始从平展状态开始起弧时,负载很轻接近空载,电机电流只有额定电流的10%左右,随着起弧高度的增加,负载越来越重,会达到或超过电机额定电流。最终通过机械机构丁字板的卡滞使得电机堵转,变频器输出电流达到门限电流从而发出停止变弧指令,结束动作。
并且,对于变弧控制一直以来都是采用闭环控制。通过PLC对变频器发出运行信号同时发出一个4-20mA速度模拟量输入信号,当电流达到变频器参数设定过流门限时反馈给PLC一个信号,然后对变频器发出停止指令。但是速度控制方式在变负载使用中会出现转差率变化的问题,导致控制电机的速度不稳定有时甚至瞬时失控现象,尤其在变弧到位时由于电机惯性会出现过速及电流突增的情况。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弯钢化变弧的控制系统,以解决原来存在的机械过冲卡死等问题,即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弯钢化变弧的控制系统,其利用变频器通过两组模拟量输入(速度和转矩)的共同作用,保证变弧机构平稳恒速的运 动到位,避免了原来存在的机械过冲卡死等难题。
为了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弯钢化变弧的控制系统,其包括:变弧电机、变频器、接触器及PLC控制器,其中:所述的变频器通过所述的接触器与一电源相耦接,所述的变频器连接所述的PLC控制器及所述的变弧电机,所述的PLC控制器发给所述变频器速度和力矩信号,使所述变频器驱动所述变弧电机,所述的变弧电机用于对弯钢化变弧进行控制。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PLC控制器和所述变频器进行Profibus DP通讯。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断路器,其与所述的接触器及所述的电源连接,用于保护所述变频器。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电机制动器,其与所述的变频器相连,用于对所述电机进行制动。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进线电抗器,所述的进线电抗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接触器,所述的进行电抗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频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种模式的反复切换从而达到平稳恒速的完成动作,通过速度和力矩的配合,保护了机械结构,实现了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弯钢化变弧的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弯钢化变弧的控制系统一实施例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弯钢化变弧的控制系统另一实施例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弯钢化变弧的控制系统一实施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玻玻璃技术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北玻镀膜技术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玻玻璃技术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北玻镀膜技术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84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