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控摩托车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7050.9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3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常胜 |
主分类号: | E05B47/06 | 分类号: | E05B4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强红刚 |
地址: | 516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锁具,具体是指一种电控摩托车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锁都是采用钥匙的锁芯,通过钥匙转动锁芯,从而使锁弓和锁体分离。由于采用钥匙的锁芯,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技巧和工具就能轻易的打开车锁,从而将摩托车偷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无线控制的电控摩托车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电控摩托车锁,它包括锁弓、锁体和锁芯,锁弓的一端通过轴销铰接在锁体的一端上,锁弓的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凹陷,该端锁合在锁体内,锁芯顶住凹陷,锁芯设置在锁体内,所述的锁体内设置有锁芯连接件、弹簧、电机、线路板、电池,锁芯与锁芯连接件连接,弹簧安装在锁芯连接件上并与锁芯连接,电机的电机轴与锁芯连接件连接。所述的线路板的作用是控制电机在特定的时间内反正转,实现自动上锁功能。线路板上设置有无线接收电路、控制电路和供电电路,所述的无线接收电路和供电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供电电路与电池连接,无线接收电路与遥控器连接。
所述的锁体内设置有锁弓插入的第一腔室、放置锁芯连接件和电机的第二腔室、放置线路板的第三腔室、放置电池的第四腔室和用于锁弓铰接的空腔。
所述的锁芯连接件上设置有使电机轴伸入伸出的连接腔室、用于安装锁芯和弹簧的半封闭腔室,在连接腔室上设置有与电机轴连接的通孔。
所述的电机轴和通孔分别设置有螺纹。
所述的锁体内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上设有相对锁体低的台阶。
在台阶上安装有用于封闭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的电机盖。
所述的第四腔室上设有电池盖。
所述的锁体上还设有充电插头。
所述的电池为锂聚合物电池。
所述的锁弓的外面包裹有一层保护胶层。
本实用新型电控摩托车锁通过遥控器发出指令给无线接收电路,控制电路启动电机是控制电机在特定的时间内反正转,从而实现锁芯与锁弓的分离和闭合,相对于传统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控摩托车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控摩托车锁的锁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控摩托车锁的锁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控摩托车锁的锁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控摩托车锁的锁芯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控摩托车锁的锁芯与锁芯连接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控摩托车锁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控摩托车锁的电池盖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控摩托车锁的电机盖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控摩托车锁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10所示,一种电控摩托车锁,它包括锁弓1、锁体2和锁芯3,锁弓1的一端通过轴销27铰接在锁体2的一端上,锁弓1的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凹陷11,该端锁合在锁体21内,锁芯3顶住凹陷11,锁芯3设置在锁体2内,所述的锁体2内设置有锁芯连接件4、弹簧5、电机6、线路板10、电池20,锁芯3与锁芯连接件4连接,弹簧5安装在锁芯连接件4上并与锁芯3连接,电机6的电机轴61与锁芯连接件4连接,线路板10上设置有无线接收电路、控制电路和供电电路,所述的无线接收电路和供电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供电电路与电池20连接,无线接收电路与遥控器连接。遥控器包括有控制电路、无线发射电路和钮扣电池。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所示所述的锁体2内的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3上设有相对锁体2低的台阶22,锁体2内设置有锁弓1插入的第一腔室21、放置锁芯连接件4和电机6的第二腔室23、放置线路板的第三腔室24、放置电池的第四腔室25和用于锁弓1铰接的空腔26。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的锁芯连接件4上设置有使电机轴61伸入伸出的连接腔室42、用于安装锁芯3和弹簧5的半封闭腔室43,在连接腔室42上设置有与电机轴61连接的通孔41。
如图5、图7所示,所述的电机轴61和通孔41分别设置有螺纹。
如图8所示,所述的第四腔室25上设有电池盖7,在第四腔室25端口上设置有防水的橡胶,当电池盖7盖合后,与橡胶紧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常胜,未经王常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70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发电阳光跟进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桥梁设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