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6501.7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9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黎远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陈世洪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显示模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承载框的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平面显示装置蓬勃发展。其中,液晶显示器基于其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而成为近年来显示器产品之主流。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光组件以及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组件上,且背光组件包括导光板以及光源装置,用以输出供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背光源。其中,背光组件以及液晶显示面板通常是借由铁框或胶带来固定,以组立成液晶显示模组,然而,使用铁框与胶带来组立液晶显示模组,使得液晶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难以缩减,且造成制作成本的增加。
另一方面,在诸如触控显示面板等面板上通常配置有覆盖面板的覆盖片(cover lens),其中覆盖片多是借由全面涂胶等方式贴附至触控显示面板之上。详言之,现行贴合面板与覆盖片的方式多是对覆盖片的表面进行全面涂胶,然后进行面板与覆盖片的对位贴合,并借由机台对覆盖片施加下压应力来贴合面板与覆盖片,而后以抽真空、UV硬化等方式完成贴合制程,然而,若未能妥善控制机台的下压应力,会导致黏胶的厚度不一致,进而造成产品的不良率提升以及黏胶材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模 组的整体厚度难以缩减,且造成制作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组件以及承载框,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组件之上,所述显示面板和背光组件置于所述承载框中,所述承载框包括:底部;侧壁,至少一个可覆盖所述显示面板边缘并卡合所述显示面板的卡榫件,所述侧壁下端与所述底部连接形成用于置放显示面板和背光组件的承载空间,所述侧壁上端设有卡榫件,所述卡榫件与所述底部平行并且向所述承载框中部延伸。
优选地,所述卡榫件高度介于0.1-0.25之间。
优选地,所述卡榫件设置于所述侧壁上端且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卡榫件截面的形状包括楔形或矩形或三角形,所述卡榫件与侧壁、底部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
优选地,设一覆盖片,所述覆盖片位于所述卡榫件之上并与所述卡榫件接触。
优选地,所述覆盖片下方设有胶体层。
优选地,所述卡榫件高度介于0.1-0.25之间,所述胶体层厚度与所述卡榫件高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卡榫件设置于所述侧壁上端且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卡榫件的截面形状包括楔形或矩形或三角形,所述卡榫件与侧壁、底部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
依借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承载框的承载空间中置放显示面板和背光组件之后,受到卡榫件的阻挡,可防止显示面板和背光组件脱落,使其得到更好的固定,由于承载框的外壁上端与所述显示面板上表面平齐,相对于现有技术,卡榫件的应用减少了显示模组的厚度,同时,卡榫件减少了材料的应用,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1B是沿图1A之I-I’的剖面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2B是沿图2A之I-I’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200:显示模组
110:显示面板
120:背光组件
130:承载框
132:底部
134:侧壁
134a:侧壁上端
136:卡榫件
140:承载空间
150:覆盖片
160:胶体层
d:卡榫件向所述承载框中部延伸的距离
h:卡榫件高度
t:胶体层厚度
w:卡榫件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之显示模组的上视示意图,以及图1B是沿图1A之I-I’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A与图1B,本实施例之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10、背光组件120以及承载框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6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蓝宝石表面缺陷测定系统
- 下一篇:一种快速高效去除水中痕量六六六的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