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1248.6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3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7 | 分类号: | G05F1/5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温度 补偿 电流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流源电路,尤指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
背景技术
电流源作为模拟集成电路中必不可少的模块,其值通常通过一电压与一电阻相除得到,这往往具有较大的温度系数,而一些专门作过温度处理的电流源电路的结构较复杂,且电流源电路的面积较大。
为了使得产生的电流源随温度的变化尽可能小,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
一种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所述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包括一电源端、一与所述电源端相连的基准电流源单元、一与所述电源端及所述基准电流源单元相连的反馈控制单元、一与所述反馈控制单元相连的电流源产生单元及一与所述电流源产生单元相连的接地端,所述基准电流源单元为一与所述电源端相连的电流源,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包括一与所述电流源的一端相连的第一开关元件及一连接于所述电流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之间的的反向放大器,所述电流源产生单元包括一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电流源及所述反向放大器相连的第二开关元件及一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及所述接地端相连的第一电阻。
一种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所述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包括一电源端、一与所述电源端相连的基准电流源单元、一与所述电源端及所述基准电流源单元相连的反馈控制单元、一与所述反馈控制单元相连的电流源产生单元及一与所述电流源产生单元相连的接地端,所述基准电流源单元为一与所述电源端相连的电流源,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包括一第十开关元件、一连接于所述第十开关元件与所述电源端之间的第十一开关元件及一与所述第十开关元件相连的缓冲器,所述电流源产生单元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第十开关元件与所述缓冲器之间的第十二开关元件及一与所述第十开关元件及所述第十二开关元件相连的连接电阻。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只需对开关元件进行设置即可使得产生的电流源的温度系数得到有效补偿,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具体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电源端、一与该电源端相连的基准电流源单元、一与该电源端及该基准电流源单元相连的反馈控制单元、一与该反馈控制单元相连的电流源产生单元及一与该电流源产生单元相连的接地端。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图。其中,该电源端为一电源端VDD;该基准电流源单元为一电流源I;该反馈控制单元包括一第一开关元件及一反向放大器INV;该电流源产生单元包括一第二开关元件及一第一电阻R1;该接地端为一接地端GND。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开关元件为一第一场效应管M1,该第二开关元件为一第二场效应管M2,且该第一场效应管M1为P型场效应管(PMOS),该第二场效应管M2为N型场效应管(NMOS),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可根据需要变更为能够实现同样功能的其它开关元件或电路。
本实用新型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连接关系如下:该第一场效应管M1的栅极与该反向放大器INV的一输出端相连,该第一场效应管M1的源级及该电流源I的一端与该电源端VDD相连,该第一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与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及该第二场效应管M2的栅极相连,该第二场效应管M2的漏极与该电流源I的另一端共同连接该反向放大器INV的一输入端,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场效应管M2的源级共同连接该接地端GND。
请同时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具体电路图。其中,该反向放大器INV包括一第三场效应管M3及一第四场效应管M4;该电流源I包括一第五场效应管M5、一第六场效应管M6、一第七场效应管M7、一第八场效应管M8、一第九场效应管M9、一第二电阻R2、一第一二极管D1、一第二二极管D2、一第三二极管D3、一第四二极管D4、一第五二极管D5、一第六二极管D6、一第七二极管D7、一第八二极管D8及一第九二极管D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12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简型电脑的饰板改良结构
- 下一篇:一种吊装用钢丝绳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