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RFID菜谱本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7203.1 | 申请日: | 2012-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3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白轶伦;李嘉芮;翟伦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轶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G06K7/00;B42D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36 辽宁省沈阳市皇***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fid 菜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涉及一种RFID菜谱本,其特征是,将RFID标签埋入纸质菜谱本中每张菜谱正反页夹缝中对应菜肴图片的位置,对菜肴进行电子化编码,以实现点菜过程自动化。
背景技术
餐饮行业传统的点菜过程是:顾客翻阅印有菜肴图片的纸质菜谱本来挑选喜爱的菜肴,服务员用纸笔记录顾客所点菜肴名称,确定后把手写的订单拿到后厨交给厨师做菜。顾客用餐结束后,服务员则将订单拿到服务台进行结算。若顾客有中途加菜、退菜的需求,服务员还需再次用纸笔记录、送单。当顾客多时,时常有服务不到位、上菜不及时、上错菜、结账慢,甚至算错账的情况。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点菜自动化产品,如点菜宝、点菜机等类似移动电话的掌上电脑点菜装置。它们的菜肴选取是通过手工输入菜肴编号或菜肴名称拼音首字母的方法进行的,操作复杂;也有基于条码的纸质菜谱本配合光笔阅读器的点菜装置出现。但使用光笔阅读器时,阅读速度、阅读角度以及使用的压力不当都会影响它的阅读性能,阅读成功率低及误码率较高。虽然使用这些点菜装置,点菜效率能有所提高,但由于价格昂贵、不符合人们的点菜习惯,且需经过专门培训的服务人员来使用,无法实现由顾客自助点菜,不能为饭店节约人力成本,因而没有在饭店中得到普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点菜装置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RFID菜谱本,首次将RFID电子标签应用在纸质菜谱本中,使用笔形RFID读卡器读取RFID标签的编号来作为菜肴编号。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射频识别的英文简称。RFID标签由COB芯片和天线组成,RFID读写器通过天线发出的射频电磁波与标签天线耦合来交换数据。无源标签利用读卡器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来工作。没有封装成卡片的RFID标签也称裸签,或镶嵌物(Inlay)。常用的圆片形高频RFID标签的直径为25mm,厚度仅为0.1-0.2mm,与一张普通复印纸的厚度相当,可埋入到纸质菜谱的夹缝中,不会有明显的凸起。只读型RFID标签中有唯一的ID号,可用其为菜肴编码。
RFID技术已广泛应用在物品识别、交通、门禁等各个领域,然而在餐饮行业的点菜领域却是空白。除了创意因素之外,更重的还有其应用的技术难度。前述各种应用均没有RFID标签紧密聚集且叠放的情况。此时,RFID标签的单独识别和近距离的多标签识别易于实现。然而,菜谱本的各页是紧密叠放的。如果置入RFID标签,层间的RFID标签不可避免地会有全部或部分交叠的情况。此时,用RFID读卡器读取标签编号时,极易发生多标签的碰撞,得到的编号并不是所点菜肴的编号,造成错误。
本实用新型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RFID菜谱本是由多个单张RFID菜谱装订在一起后形成的,且单张RFID菜谱是由多层材料胶合或塑封在一起形成的。单张RFID菜谱的最外两层是两张外侧单面印有菜肴图片的纸,合称菜谱正反页。菜谱正反页夹缝内侧对应各菜肴图片位置均贴有RFID标签,用其ID号来为菜肴编号。此时,菜谱正反页及前后菜谱页的层间RFID标签交叠的情况是很难避免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正反页夹缝中间置入金属薄膜(如铝箔)的方法来隔离层间RFID标签,使得RFID读卡器作用范围内只有一个标签起作用,避免了层间多标签的碰撞问题。然而,金属隔离层的引入又带来了新的问题。金属会对读卡器发出的电磁波产生强反射,使得反射波与RFID标签发出的电磁波发生干扰,造成标签的读取失败。
本实用新型在RFID标签与金属薄膜之间加入了铁氧体磁片。铁氧体磁片的面积大于等于RFID标签面积,用于吸收金属对RFID读卡器发出的电磁波的强反射。该磁片吸收了大部分到达金属表面之前的电磁波以及少量到达金属表面又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大幅度减弱了金属对电磁波的强反射,解决了由其造成的读取失败问题,使得RFID读卡器能成功读取RFID标签编号。
本使用新型还将菜肴图片的面积排版为远大于RFID标签的面积,则同层上的RFID标签之间有一定的间距。菜肴图片面积的排版需满足同层RFID标签之间留有足够的间距,以免同层标签同时进入RFID读卡器作用范围而发生碰撞。选用天线面积小于等于RFID标签面积的RFID读卡器,且将RFID读卡器的功率设置为小到只能近贴近标签才能读取的程度,则同层临近标签不会同时进入到RFID读卡器的作用范围,不会产生多标签碰撞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轶伦,未经白轶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72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变道电子显示地面标线
- 下一篇: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及其电极保护层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