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油泵、发动机前罩盖以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4135.5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6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郑俊丽;刘静;李海彬;林晋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00 | 分类号: | F16N13/00;F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油 发动机 前罩盖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机油泵,设置了上述机油泵的发动机前罩盖,以及应用了上述发动机前罩盖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时,传动零件的相对运动表面(如转子轴与主轴承、活塞与气缸壁、正时齿轮副等等)之间必然产生摩擦。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不仅会增大发动机内部的功率消耗,使零件工作表面迅速磨损,而且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可能导致零件工作表面烧损,致使发动机无法运转。因此,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对相对运动表面加以润滑,也就是在摩擦表面上覆盖一层润滑油(机油),使金属表面间隔一层薄的油膜,以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损耗,减轻机件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发动机运转时,由于发动机各运动零件的工作条件不同,所要求的润滑强度也不同,因而要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润滑方式。转子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等处承受的载荷及相对运动速度较大,需要以压力润滑的方式用一定的压力将机油输送到摩擦面间隙中,形成油膜保证润滑。机油泵的作用就是为进行压力润滑和保证机油循环而建立足够油压,从而使发动机得到必要的润滑。
在汽车上,发动机的机油泵一般是转子泵,转子泵包括内转子、外转子、壳体,内转子和外转子在泵壳内偏心设置,壳体内设有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低压油腔与进油口连通,高压油腔与出油口连通。发动机工作时带动内转子转动,内转子带动外转子转动,通过内外转子的配合转动,将低压的机油从进油口吸入,变成高压的机油后从出油口排出。机油泵上一般都设有泄压机构,当机油泵内压力过高时,泄压机构工作,使部分高压的机油从泄压机构中泻出。但是现有技术的机油泵因本身的结构限制,在工作时,其泄压油直接涌向机油泵进油主油道,造成主油道机油主流向受冲击,形成不必要的涡流,从而降低了泵油效率。又,高压油腔因本身的压力较高,会向低压油腔渗油,导致高压油腔压力损失,进一步降低了泵油效率。另,机油泵的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位于转子机构的相对两侧,结构欠紧凑,使得机油泵的体积变得较大,占用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的机油泵泵油效率低且结构欠紧凑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机油泵,该机油泵可提高泵油效率且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泵,包括壳体、转子机构、安装所述转子机构的转子安装部,所述转子安装部上设置有转子托结构,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机油流入的进油口和供机油流出的出油口,壳体内设有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低压油腔与进油口连通,高压油腔与出油口连通, 所述低压油腔包括低压进油主油道,所述高压油腔包括高压出油主油道,所述机油泵设置有配合安装于高压油腔和低压油腔之间将高压油腔和低压油腔之间隔离开来的隔离壁;所述隔离壁和低压油腔之间设置有泄压油缓冲腔和限流壁,所述限流壁包括设置在所述低压油腔和泄压油缓冲腔之间的限流壁,以及将所述泄压油缓冲腔分隔成泄压油流出缓冲腔和泄压油进入缓冲腔的限流壁;所述泄压油流出缓冲腔和泄压油进入缓冲腔相连通;所述转子安装部设置于机油泵的一端侧, 所述高压油腔、低压油腔以及泄压油缓冲腔设置在转子安装部外周的相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限流壁自泄压油流出缓冲腔的底部向转子托结构方向延伸至转子托结构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限流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泄压油流出缓冲腔和泄压油进入缓冲腔的泄压油缓冲腔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限流壁设置于所述进油口的一侧边,并与机油的流入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壁的顶端端面为沿所述转子机构的转动切线方向圆弧过渡的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壁包括设置在出油口边沿处的主体部,以及由所述主体部向转子安装部延伸形成的延伸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朝向高压油腔的一侧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机油泵壳体部以及与所述机油泵壳体部配合的机油泵盖,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设置在所述机油泵盖上;所述阻挡壁包括设置在机油泵盖上的机油泵盖阻挡壁,以及设置在机油泵壳体部上的机油泵壳体部阻挡壁;所述隔离壁包括设置在机油泵盖上的第一隔离壁,以及对应设置在机油泵壳体部上的第二隔离壁,所述第一隔离壁与所述第二隔离壁紧密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壁具有平滑的第一隔离面,所述第二隔离壁具有与第一隔离面配合的平滑的第二隔离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壁和第二隔离壁上设置有相配合的隔离壁螺栓孔,所述隔离壁螺栓孔设置在靠近所述转子安装部的一端,所述隔离壁螺栓孔包括设置在第一隔离壁上的第一隔离壁螺栓孔,以及设置在第二隔离壁上的第二隔离壁螺栓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41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日光灯
- 下一篇:组合式大型管道内检查行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