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相变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1978.X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1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程婷;胡雪蛟;肖晓清;阚伟民;章先涛;崔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薛玲;肖明洲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相换热器。
背景技术
常规的换热装置,是通过热量传递与转移的方式是实现的,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换热器内工质温度时,热量从换热器外传递到换热器的内部工质,并通过工质不断流动的方式将热量带到冷端进行换热,这种换热装置是利用换热器内外壁的温差,以导热和对流的方式实现,当需要大功率热量传递时,换热器的体积庞大、布置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变换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相变换热器,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蒸汽腔室、液体腔室;冷凝器与蒸汽腔室连通;蒸发器包括毛细芯、液体补偿室,毛细芯内部设置有吸液通道,毛细芯外表面有凹槽;凹槽与蒸汽腔室连通;液体补偿室分别与吸液通道、液体腔室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有:
所述的毛细芯由陶瓷或烧结网或烧结金属粉末制成。
由多个蒸发器构成。
换热前,将工质注入液体腔室,工质通过液体补偿室进入吸液通道;进行换热时,吸液通道内的工质受热后发生相变,由液态变为汽态后透过毛细芯精油凹槽进入蒸汽腔室,最后进入冷凝器,由汽态变为液态冷凝,并释放热量,整个换热过程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采用工质在毛细芯中的相变换热,其具有较高的热流密度,与常规的换热器比,传递相同的热流量情况下,其需要的体积更小。
2、 本实用新型中蒸发器与冷凝器分离布置,适用于远距离之间的传递热量,且换热器内工质为流动的,进入换热器参加相变的工质液化后由冷凝器排出,不再回流至液体腔室,为单向传输,节省了管道,降低了成本。
3、 本实用新型中的蒸发器布置灵活,排列方式多样,并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适当调整投入蒸发器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换热器的结构布置简图。
图2为换热器中除冷凝器以外的剖视图。
图3为双层8个蒸发器的换热器剖面图。
其中,1—蒸汽腔室,2—蒸发器,3—液体腔室,4—冷凝器,5—毛细芯,6—液体补偿室,7—吸液通道,8—凹槽,9—蒸发器之间的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蒸发器2、冷凝器4、蒸汽腔室1、液体腔室3;冷凝器4与蒸汽腔室1连通;蒸发器2包括毛细芯5、液体补偿室6,毛细芯5内部设置有吸液通道7,毛细芯5外表面有凹槽8;凹槽8与蒸汽腔室1连通;液体补偿室6分别与吸液通道7、液体腔室3连通;本实施例中毛细芯5由陶瓷制成;且换热器由8个蒸发器构成,为双层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19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瓶盖清洗消毒机
- 下一篇:具有保健康复功能的贴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