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尼孔微调式液压缓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1930.9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1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成;顾克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34 | 分类号: | F16F9/34;F16F9/44;F16F9/36;F16F9/32;F16F9/08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唐代盛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微调 液压 缓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阻尼缓冲装置,特别是一种阻尼孔微调式液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液压缓冲器广泛应用于冶金、工程机械、特种机械等领域,它不仅能够吸收巨大的撞击能量,而且能按要求设计缓冲规律,工作稳定、可靠。现有缓冲器多为某种固定设备专门设计,其缓冲速度、承载能力一般不可调,工作环境适应性较差。通过调节阻尼沟槽或阻尼孔的方式可实现缓冲速度与承载能力的可调。
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低速双向调节式液压缓冲器”,其公告号为CN101737376A,由壳体、缸体、滑动套、活塞杆、调节螺杆、端盖、密封装置等组成,采用弹簧作为活塞的复位装置,壳体内的滑动套两端分别开有阻尼孔,在缸体左端和端盖右端分别设有调节点,滑动套与缸体上的调节螺杆相配合,阻尼孔开度调节可通过调整调节螺杆使滑动套沿轴向左右移动来实现。该调节方式能够实现阻尼孔开度的调节,但阻尼孔开度大小的调节较难控制,特别是阻尼孔较小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杆获得的调节量往往较大,无法做到准确控制调节量,导致缓冲器性能变化较大。
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汽车模拟碰撞用可调式液压缓冲器”,其公告号为CN2677901Y,由缸体、缸盖、活塞等组成,由内缸套和活塞将缸体分成高压腔、低压腔和储能腔三部分,在内缸套壁上设置有节流螺钉和回流孔;活塞和活塞杆通过端盖固定在内缸套内,衬套套在活塞杆和端盖之间,单向阀由挡圈固定在活塞上,支架和端盖由螺钉紧固在缸体的右端开口上,活塞杆与端盖和缸体分别用密封圈密封;撞头由螺钉固定在活塞杆端头上。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节流螺钉就能对节流面积进行大范围调节。该调节方式能够实现节流面积的调节,但因为要更换不同规格的节流螺钉,故只能调节若干种设定好的节流面积,且每次调节时需对结构进行拆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调节量准确控制的阻尼孔微调式液压缓冲器,解决对采用阻尼孔进行节流的缓冲器不能准确控制调节量的问题。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阻尼沟槽可调式液压缓冲器,包括壳体、缸体、活塞杆、弹性复位装置,壳体上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缸体设置在壳体内,缸体和壳体通过端盖连接,活塞杆穿过端盖在缸体内壁滑动,在缸体另一端和壳体另一端之间设置调节筒,缸体下部开有缸体阻尼孔,调节筒上开有调节筒阻尼孔,初始安装时缸体阻尼孔与调节筒阻尼孔同心,调节螺母的内螺纹与调节筒螺纹连接,调节螺母的外螺纹与壳体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液压油通过缸体上的阻尼孔时形成节制力,实现缓冲的目的。(2)调节螺母与调节筒的连接螺纹和调节螺母与壳体的连接螺母形成螺纹顺动或差动连接,通过转动调节螺母带动调节筒沿轴向滑动可较准确的控制阻尼孔的调节量。(3)由于阻尼孔微调,该缓冲器具有较好的使用环境适应性,如负载的变化、使用场所温度的变化、以及连续多次使用后液压油温度的变化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调节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阻尼沟槽可调式液压缓冲器,包括壳体6、缸体5、活塞杆1、弹性复位装置,壳体6上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缸体5设置在壳体6内,缸体5和壳体6通过端盖2连接,活塞杆1穿过端盖2在缸体5内壁滑动,在缸体5另一端和壳体6另一端之间设置调节筒7,缸体5下部开有缸体阻尼孔12,调节筒7上开有调节筒阻尼孔11,初始安装时缸体阻尼孔12与调节筒阻尼孔11同心,调节螺母9的内螺纹与调节筒7螺纹连接,调节螺母9的外螺纹与壳体6螺纹连接。
其中,壳体6与缸体5之间形成第三腔体Ⅲ,壳体6的一端和缸体5的一端固定在端盖2上,在端盖2上设置螺钉孔,螺钉3穿过螺钉孔分别将壳体6和缸体5的一端固定在端盖2上。安装支座8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缸体5另一端的底部;端盖2与壳体6、缸体5之间分别设置密封圈。活塞杆1一端的活塞将缸体5分为第一腔体Ⅰ和第二腔体Ⅱ,活塞杆1的另一端穿过端盖2与负载连接,活塞杆1与端盖2之间设置密封圈;活塞杆1与缸体5之间设置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19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锅炉装置
- 下一篇:夹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