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合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0825.3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0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沙裕;徐德勤;吕世军;崔春霞;高毕亚;匡顺强;何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0/02 | 分类号: | C08F10/02;C08F2/01;B01J1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合反应器。
背景技术
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一种结晶度高、非极性的热塑性树脂,用途十分广泛。现有技术在乙烯聚合反应生成HDPE过程中,采用改进外循环换热器的技术以降低浆液的堆积,降低堵塞的可能性。文献CN200820155366.6公开了一种浆液外循环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连接的扩孔结构,可以降低相邻换热管的管间距,减少换热器管板在封头内的滞留低温区,大大降低了浆液在管板的堆积的可能。文献CN200820155368.5公开了一种淤浆外循环防堵锥形封头结构的换热器,包括壳体、进口封头、出口封头、管束、壳程进口法兰、壳程出口法兰、管程进口法兰、管程出口法兰、管板、封头内滞留区,所述的进口封头形状是锥形结构。采取这种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封头内的滞留低温区,降低堵塞换热管的可能。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用这些技术对聚合反应器内部结构尤其是搅拌桨未进行改进,使聚合反应器内部物料搅拌不均匀,导致聚合反应器内浆液堆积和物料堵塞的可能性,存在乙烯转化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存在聚合反应器内部物料搅拌不均匀,导致聚合反应器内浆液堆积和物料堵塞的可能性,乙烯转化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聚合反应器。该聚合反应器具有物料搅拌均匀,减少浆液堆积和物料堵塞的可能性,乙烯转化率高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聚合反应器,内部设置有搅拌桨;搅拌桨包括搅拌轴和至少两层搅拌桨叶;;其特征在于,搅拌桨最下一层桨叶为底部为弧形、外侧平行于反应器器壁的弧形板,弧形板的圆弧边与反应器对应底部圆弧的垂直距离h2与桨叶外侧与反应器器壁的距离h1满足关系:h1/h2=1:(0.8~1.2)。
上述技术方案中,弧形板的圆弧边与反应器对应底部圆弧的垂直距离h2与桨叶外侧与反应器器壁的距离h1的优选范围为h1/h2=1:(0.9~1.1),更优选范围为h1/h2=1:(0.92~1.03)。所述搅拌桨除最下一层桨叶为弧形板外,其余桨叶为长方板。
本实用新型对聚合反应器内部的搅拌桨结构进行改造,搅拌桨最下一层桨叶由长方板改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圆弧边与反应器对应底部圆弧的垂直距离h2与桨叶外侧与反应器器壁的距离h1满足关系h1/h2=1:(0.8~1.2),使聚合反应器内部物料搅拌更加均匀,减少浆液堆积和物料堵塞的可能性,乙烯转化率由现有技术的94.50%提高到94.57%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1中,1为聚合反应器,2为长方板桨叶,3为弧形板,h1为桨叶外侧与反应器器壁的距离,h2为弧形板的圆弧边与反应器对应底部圆弧的垂直距离。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采用图1所示聚合反应器,HDPE反应温度为78℃,反应压力为1.1MPaG,聚合时间为5小时。采用本实用新型搅拌桨改进结构的技术方案,搅拌桨共有3层桨叶,最下一层为弧形板,h1/h2=1:0.94。未出现浆液堆积和物料堵塞现象,同时乙烯转化率提高到94.55%以上。
【实施例2】
采用图1所示聚合反应器,HDPE反应温度为80℃,反应压力为1.2MPaG,聚合时间为5小时。采用本实用新型搅拌桨改进结构的技术方案,搅拌桨共有4层桨叶,最下一层为弧形板,h1/h2=1:0.96。未出现浆液堆积和物料堵塞现象,同时乙烯转化率提高到94.56%以上。
【实施例3】
采用图1所示聚合反应器,HDPE反应温度为85℃,反应压力为1.3MPaG,聚合时间为5小时。采用本实用新型搅拌桨改进结构的技术方案,搅拌桨共有5层桨叶,最下一层为弧形板,h1/h2=1:0.98。未出现浆液堆积和物料堵塞现象,同时乙烯转化率提高到94.57%以上。
【对比例1】
同【实施例1】,只是搅拌桨3层桨叶都是长方板。反应过程中出现浆液堆积和物料堵塞现象,乙烯转化率为94.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08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上浮标无线通信电子舱
- 下一篇:一种新型急诊用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