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合反应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0741.X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8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沙裕;徐德勤;吕世军;何琨;崔春霞;高毕亚;匡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0/02 | 分类号: | C08F10/02;C08F2/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 反应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合反应设备。
背景技术
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一种结晶度高、非极性的热塑性树脂,用途十分广泛。文献CN1796420A公开了一种聚乙烯的淤浆外循环生产装置,生产时,将聚合反应器内的浆液由底部抽出,经浆液冷却泵打至浆液冷却器内,冷却后再返回聚合反应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用该工艺路线,存在设备数量多、投资费用高、公用工程消耗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存在设备数量多、投资费用高、公用工程消耗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高密度聚乙烯聚合反应设备。该高密度聚乙烯聚合反应设备具有投资费用低、公用工程消耗少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聚合反应设备,包括反应器1和换热器2,其中换热器2位于反应器1的上方,反应器1与换热器2直接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应器1优选方案为外壁上设置有盘管11,内部设置有搅拌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2优选方案之一为列管式换热器,换热器2的轴线与反应器1的轴线平行,反应器1与换热器2通过法兰直接相连。其中,反应器1上设置有原料进口3、物料进口4、物料出口5和产品出口6;换热器2上设置有物料进口7和物料出口8;反应器1的物料出口5与换热器2的物料进口7直接相连,反应器的物料进口4与换热器2的物料出口8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2优选方案之二为卧式U形管换热器。其中,反应器1上设置有原料进口3、物料进口4、上升管13、下降管16和产品出口6;换热器2上设置有物料出口8、物料进口14和物料出口15;上升管13与换热器2的物料进口14直接相连,下降管16与换热器2的物料出口15直接相连,反应器的物料进口4与换热器2的物料出口8相连。
聚合反应为放热反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聚合反应器上部直接设置换热器,能够撤除50~55%的聚合放热量;并且可以节省一台浆液冷却泵,从而节省了设备投资,共用工程消耗也相应降低,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1中,1为反应器,2为换热器,12为浆液冷却泵。
图2中,1为反应器,2为换热器,3为反应器原料进口,4为反应器物料进口,5为反应器物料出口,6为反应器产品出口,7为换热器物料进口,8为换热器物料出口,9为冷却供水,10为冷却回水,11为盘管。
图3中,1为反应器,2为换热器,3为反应器原料进口,4为反应器物料进口,6为反应器产品出口,9为冷却供水,10为冷却回水,11为盘管,13为上升管,14为换热器物料进口,15为换热器物料出口,16为下降管。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在乙烯聚合反应生成高密度聚乙烯过程中,将反应器1内的浆液由底部抽出,经浆液冷却泵12打至换热器2内,冷却后再返至反应器1。
图2中,换热器2为列管式换热器,换热器2的轴线与反应器1的轴线平行,反应器1与换热器2通过法兰直接相连。其中,反应器1上设置有原料进口3、物料进口4、物料出口5和产品出口6;换热器2上设置有物料进口7和物料出口8;反应器1的物料出口5与换热器2的物料进口7直接相连,反应器的物料进口4与换热器2的物料出口8相连。使用时,新鲜的聚合级乙烯、丙烯、丁烯-1、氢气等原料和新鲜的己烷助剂由反应器原料进口3送入反应器1,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密度聚乙烯。气相反应生成物和循环物料通过反应器物料出口5进入换热器2管程冷却,部分物料冷凝成液相依靠重力返回反应器1,未冷凝的气相物料经过换热器物料出口8和反应器物料进口4返回反应器1。液相反应生成物从反应器1底部反应器产品出口6输出。冷却供水9输入到反应器1外盘管11下部和列管式换热器2的上部,间接冷却并冷凝物料,维持反应温度,冷却回水10从反应器1外盘管11上部和列管式换热器2的下部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07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侧拉伸健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