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学指纹采集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0642.1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8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周爱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东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指纹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指纹采集仪,尤其涉及一种生产效率较高的光学指纹采集仪。
背景技术
指纹采集仪是指纹识别系统的输入装置,可广泛使用于指纹锁、考勤系统、带指纹识别功能的鼠标、键手机等装置上,也可以用于公安系统的指纹对比采集等作业。为提高指纹识别的清晰度,通常采用光学指纹采集仪。
光学指纹采集仪通过棱镜将指纹光学信息传递至光电传感器上进行光电信号转换,然后通过处理器结合指纹算法对指纹数字信号进行指纹识别。然而,现有的光学指纹采集仪中的光学指纹成像模块与指纹信号处理模块分别设置于不同的电路板上,光学指纹成像模块的数据输出端与指纹信号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之间通过排针或排线的方式连接,此种方式会需要人工焊接,从而生产率较低,并且人工焊接会造成误操作和误差,因此会影响成品率,从而浪费成本。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光学指纹采集仪,避免使用消光漆来获得暗背景,以简化制作工序,并降低成本,是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光学指纹采集仪中,成像和图像处理需要再不同的电路板上完成,两不同的电路板之间需要通过排针或排线连接,由此需要经过多次人工焊接而造成的生产效率较低,成品率较低及浪成本浪费这一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指纹采集仪。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指纹采集仪,包括成像模块与处理模块,成像模块包括依光路设置的光源、棱镜、物镜、反射镜、透镜及图像传感器模块,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共同设置于一电路板上,且所述图像传感器模块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棱镜为等腰直角棱镜。
优选地,所述棱镜为梯形棱镜。
优选地,所述棱镜为五棱镜。
优选地,图像传感器模块包括图像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图像传感器为互补式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图像传感器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图像传感器为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将图像传感器模块与处理模块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利用电路板上的布线直接将图像传感器模块的数据输出端与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避免了当二者设置于不同电路板上时需要人工焊接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可以提高良品率,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指纹采集仪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指纹采集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指纹采集仪的结构框图。图2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指纹采集仪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参照图1与图2,光学指纹采集仪1包括:成像模块2与处理模块3。其中,成像模块2包括:光源21、棱镜22、物镜23、反射镜24、透镜25及图像传感器模块4,光源21、棱镜22、物镜23、反射镜24、透镜25及图像传感器模块4依光路设置。棱镜22可以为等腰直角棱镜、梯形棱镜或五棱镜,本实施例中,棱镜22方等腰直角棱镜。光源21邻近棱镜22的入光面221设置,物镜23则位于与棱镜22的出光面223相邻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模块4包括图像传感器26,图像传感器26可以为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 Device,缩写为CCD)图像传感器,但并不以此为限,还可以为互补式金属氧化层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ride-Semiconductor,缩写为CMOS)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26对准透镜25的光轴。图像传感器模块4与处理模块3共同设置于一电路板27上,而图像传感器模块4的数据输出端与处理模块3的信号输入端通过电路板27内的布线直接连接,因此,就避免了图像传感器模块4与处理模块3设置于不同电路板上时需要通过人工焊接以连接二者造成的生产效率低,良品率低且浪费成本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东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东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06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