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丝绳张力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9773.8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1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冯辉荣;周新年;巫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5/06 | 分类号: | G01L5/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绳 张力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丝绳张力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虽然有对织布机上的纤维丝进行张力测定的装置,但毕竟测量范围有限,不能对大张力的钢丝绳进行张力测定。尚无一种仪器能对工作状态的钢丝绳进行实时动态的张力测定,若在钢丝绳中串联接入测力计必然会破坏钢丝绳的完整性,测力计本身的弹性也会影响钢丝绳的张力。且安装入钢丝绳中的位置固定不动,不能实现在任意位置适时测定钢丝绳的张力。目前,钢丝绳的张力大部分通过悬索理论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悬索理论本身存在较多的近似假设,还要测定水平跨距等较多的实际参数,且测定过程有一定误差,因此,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必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丝绳张力测定装置,该装置是一种操作简便,不损伤钢丝绳,且能满足在任意位置对任意直径钢丝绳进行张力测定的张力测定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一种钢丝绳张力测定装置,包括调节滚轮和设于调节滚轮两旁侧部等高的一固定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滚轮与两固定滚轮位于同一纵向平面上;所述调节滚轮经销钉与支撑导杆上端相联接,所述支撑导杆下端经弹簧插设于调节杆的导孔,所述弹簧下端部固定在导孔底部。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导杆下端部设置有凸块,所述调节杆的导孔上开口设置有挡块用于防止支撑导杆及弹簧脱离导孔。
进一步地,上述调节滚轮的最高端高于固定滚轮的最低端且低于固定滚轮的最高端。
进一步地,上述调节杆下端部设置有用于与一支撑基板中部相螺接的外螺纹,所述固定滚轮经支撑架固定在支撑基板两旁侧。
进一步地,上述调节杆上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导杆上设置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 张力测定时保持钢丝绳的完整性,对钢丝绳无损伤;
2) 不受钢丝绳安装方式与条件的影响,可实现任意位置适时测定钢丝绳张力;
3)不影响钢丝绳正常工作运行;
4)通过改变测力仪的三个轮的直径与间距,可实现较大直径范围的钢丝绳的张力测定;
5)通过改变测力弹簧型号可以改变量程,适用于包括钢丝绳在内的所有柔索的张力测定;
6)操作简便易行,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滚轮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为调节滚轮;2为固定滚轮;3为销钉;4为支撑导杆;5为弹簧;6为调节杆;7为支撑基板;8为支撑架;9为刻度;41为凸块;61为导孔;62为挡块;A为钢丝绳;B为环形槽道;C为绳索;D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参考图例,一种钢丝绳张力测定装置,包括调节滚轮1和设于调节滚轮1两旁侧部等高的一固定滚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滚轮1与两固定滚轮2位于同一纵向平面上;所述调节滚轮1经销钉3与支撑导杆4上端相联接,所述支撑导杆4下端经弹簧5插设于调节杆6的导孔61,所述弹簧5下端部固定在导孔61底部。
上述支撑导杆4下端部设置有凸块41,所述调节杆的导孔61上开口设置有挡块62用于防止支撑导杆4及弹簧5脱离导孔61。
上述调节滚轮1的最高端高于固定滚轮2的最低端且低于固定滚轮2的最高端。
上述调节杆6下端部设置有用于与一支撑基板7中部相螺接的外螺纹,所述固定滚轮2经支撑架8固定在支撑基板7两旁侧。
上述调节杆6上设置有刻度9。
上述支撑导杆4上设置有刻度9。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的使用中,需保证支撑导杆可以自由的在导孔内升降,不会与导孔内壁有任何的接触或对内壁进行充分润滑,这样才能排除与导孔内壁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所带来的影响,导致测量的结果不精准,存在的误差太大。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半径的滚轮、弹簧型号及调整轮间距,可满足不同型号钢丝绳的张力测定。
本实用新型在防止支撑导杆及弹簧脱离导孔的使用上可以有以下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挡块可以是一个具有内螺纹的盖板,同时在调节杆上端外周上设置外螺纹,将盖板与调节杆上端外周的螺纹螺接,在盖板上开设有用于支撑导杆穿过的通孔,而且通孔略大于导杆的横截面。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97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循环装置
- 下一篇:原油在线相变含水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