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助于动力电池组实现高倍率放电的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8165.5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3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保;申清顺;韩周正;原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 代理人: | 申玉玺 |
地址: | 453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助于 动力 电池组 实现 倍率 放电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组合连接装置,特别适用于高倍率放电动力电池组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容量电池组一般是将多个单体电池并联来满足容量需求,并联后还需要将电流汇集后再进行串联来满足电压需求,由于需要汇流所以对汇流装置载流能力的要求就会随着电池组容量增大而增大,这就限制了电池组规模的增大,同时在汇流过程中也会以电阻热的形式浪费掉较多能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出一种有助于动力电池组易于实现高倍率放电,降低电池组的生产成本,易于实现标准的模块化批量生产的高倍率放电动力电池组合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包括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组合连接装置是由固定架、串联装置和并联装置组成,所述固定架背面可供插入单体电池正极端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底面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间隙处是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中央有贯穿所述固定架的透气孔,所述固定架的四周设有燕尾及燕尾槽;
所述串联装置一端与电池正极盖帽焊接,其另一端上有夹紧电池负极端的卡爪;
所述并联装置上设有开孔与所述串联装置上电池正极焊接端对应,所述固定架限位块的对应处开有限位孔。
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的燕尾及燕尾槽是方便与另一固定架拼装,所述串联装置上所述的卡爪是可以弯曲成形的弹性片。
所述并联装置上设有的孔直径大于固定架上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置处开的限位孔直径大于所述串联装置与电池正极焊接端。
所述固定架由绝缘阻燃材料制作,所述串联装置是由高弹性导电金属薄片制作,所述并联装置是由导电金属薄片制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使用所述连接装置的动力电池组内主电流回路为电池间的串联回路,减少了汇流装置,此时并联回路只起到均衡并联组内各单体电池的作用,从而可以使得动力电池组易于实现高倍率放电;由于减少了汇流装置,而汇流装置一般采用昂贵的高导电率金属,因此连接装置可大大降低电池组的生产成本;由于电池负极采用的是装配式连接结构,避免了由于点焊而对单体电池的损坏;同时电池组装过程也变得简单,易于实现标准的模块化批量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池并联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固定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固定架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固定架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并联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串联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串联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电池组并联结构示意图;图9是多个固定架拼装后的串联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示说明:1、单体电池,11、电池正极端,12、电池负极端,2、固定架,21、插槽,22、通孔,23、限位块,24、透气孔,25、燕尾,26、燕尾槽3、并联装置,31、孔,32、限位孔,4、串联装置,41、焊接端,42、弹性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该装置包括固定架见图2,所述固定架背面设有若干个可供插入单体电池1正极端11的插槽21,插槽底面中间设有通孔22,通孔的直径大于电池正极盖帽,但又小于电池的直径,固定架正面的各通孔22间隙处设有限位块23,限位块中央处有穿固定架的透气孔24,沿固定架四周分别设有与不同固定架之间进行拼装的燕尾25及燕尾槽26,(见图3、图4)从而组成较大规格的卡板。所述串联装置4一端为焊接端41与电池正极端上的盖帽点焊连接,另一端面上设有向内弯曲成形的弹性卡爪42,弯曲的弹性卡爪可以是若干个,电池负极端放入这种串联装置4后由弹性卡爪夹紧(见图6、图7)。所述的并联装置3对应于串联装置4正极焊接端41处开有孔31 ,在对应固定架2和限位块23位置处开有限位孔32,孔31直径大于固定架限位块23,限位孔32直径大于串联装置焊接端41,并联装置3与同一并联组中所述的串联装置4通过物理紧密接触或采用焊接在一起(见图5、图8)所述固定架2的材料是由绝缘阻燃制作,可选择阻燃PVC材料、陶瓷、无碱玻璃纤维布,所述串联装置4是高弹性不锈钢片、铍钴铜片,合金钢片等。导电金属薄片制作可选择铝箔、铜箔、银箔和铜片,所述并联装置是由导电金属薄片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81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OGS触摸屏光阻边框的喷墨打印制造方法
- 下一篇:高温工作型电池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