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笔头组的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8945.1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6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啓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啓松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五***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头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触控笔头组的改良结构,特别关于一种能缩小体积且触控效果极佳的电容式触控笔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个人数字助理(PDA)、行动电话、平板计算机等触控式操作的手机或计算机也越来越普及,目前触控技术广泛运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其中,电阻式触控面板是利用按压的方式,产生电位差,而操控该电阻式触控面板;另外,电容式触控面板是以手指轻轻触碰的方式,使手指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间产生电容溢出,而操控该电容式触控面板,即电容式触控面板在操控时的灵敏度、制造成本及使用寿命相比于电阻式触控面板,占有相当的优势。
此外,该电容式触控面板相比于一般电阻式触控面板更具有防尘、防刮、高分辨率、高穿透率、低反射、高对比、耐久性佳、支持多点触控及手势操作(Gesture)等优点,因为是众多厂商积极开发运用的目标。
在操作上,如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电容式触控笔100,该触控笔100包括触电的笔身101及端部102,其中该端部102触碰电容式触控面板而产生电容变化,其中端部102为一导电橡胶(或导电塑料)等软性导电材质;当触控笔100接触电容式触控面板时,通过软性导电材质的端部102与触控面板表面导电层所形成的电溢出产生电容耦合,以吸收电容式触控面板表面的微小电流,进而操控电容式触控面板。
使用上,当使用者以该具有相当面积的导电硅胶端部102,在该电容式触控面板上执行手写或拖曳相关功能时,由于该导电硅胶端部102的摩擦面积大,所以该端部102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间形成了较大的摩擦系数,而导致执行拖曳及手写等功能时,顺畅度不佳,在受力不均时,甚至会出现了断讯的窘境,这明显地与当初选择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轻力道的优势相违背。
此外,该触控笔100的端部102,虽然其接触面积大,但是在某些角度或受力不均时,易发生断讯,以致未能发挥预期的触控效果,因而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因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笔头组的改良结构,是一种由纳米涂布导电硅胶所制作而成的触控头,该触控头顶端具一圆弧形缺口,外侧周边为斜锥面、内部中空部位与硬质支撑棒之间形成一缓冲空间,当触控头接触触控面板时,纵使有某些角度受力不均,也可有效改善触控笔与触控面板的接触面积,因而产生绝佳的触控效果;并能缩小触控笔头的外径与体积,使其书写时,视线更清晰、操作时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触控笔头组的改良结构,该笔头组包括:
一硅胶触控头,其顶端具一圆弧形缺口、外侧周边为斜锥面、内部中空部位也为斜锥型;
一硬质支撑棒,置入硅胶触控头内部中空部位,该硬质支撑棒与中空部位顶端形成一缓冲空间;
一笔头杆,其内部供硅胶触控头及硬质支撑棒置入,其中硅胶触控头一端伸出笔头杆的杆孔外侧、另一端与硬质支撑棒密合后与笔头杆内部固定。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现有产品的前视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硅胶触控头与硬质支撑棒组合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笔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触控笔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硅胶触控头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笔头组 10硅胶触控头
11缺口 12斜锥面
13缓冲空间 20硬质支撑棒
30笔头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笔头组为一独立机构,可任意搭配结合在日常生活用品上,以下所述是以触控笔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笔头组1包括:硅胶触控头10、硬质支撑棒20及笔头杆30;其中凸型的硅胶触控头10为纳米涂布导电硅胶所制作而成,配合图4及图4A所示,硅胶触控头10顶端具一圆弧形缺口11、外侧周边为斜锥面12、内部中空部位也为斜锥型,该中空部位在置入硬质支撑棒20后,形成一缓冲空间13,当硅胶触控头10接触触控面板时,纵使有某些角度受力不均,也可有效改善触控笔与触控面板的接触面积,因而产生非常好的触控效果,并能缩小触控笔头的外径与体积,使其书写时,视线更清晰,操作时更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触控笔头组的改良结构,为一种由纳米涂布导电硅胶所制作而成的硅胶触控头,其顶端具一圆弧形缺口、外侧周边为斜锥面、内部中空部位也为斜锥型,该中空部位置入硬质支撑棒后,形成一缓冲空间,除了能缩小体积、又有足够的接触面积,更具有非常好的触控效果。其实用功效无庸置疑,而本实用新型又从未公开于世或见于其它刊物,符合专利法的规定,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啓松,未经陈啓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89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抢答器系统
- 下一篇:一种节气门总成、内燃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