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作可发性聚丙烯颗粒的脱水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3631.2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0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虞振明;严盛;邓超华;孙文洪;王开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虞振明;严盛;邓超华;孙文洪;王开洪 |
主分类号: | F04D29/28 | 分类号: | F04D29/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鹏翔 |
地址: | 214046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作 可发性 聚丙烯 颗粒 脱水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作可发性聚丙烯颗粒的脱水风机。
背景技术
风机的作用主要是:送风和抽、吸颗粒料,在可发性聚丙烯颗粒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颗粒含水量大,现有技术中,常常需要添加一台脱水机和烘箱配套使用,但这样会增加成本,降低厂房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效率,且这样生产出来的可发性聚丙烯颗粒产品质量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的用于制作可发性聚丙烯颗粒的脱水风机,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壳、安装在机壳内的叶轮和与叶轮同轴传动连接的电机,叶轮与机壳之间安装有脱水筛网,脱水筛网的孔径小于可发性聚丙烯颗粒的直径;机壳的底端设有排水口,排水口处安装有阀门。在叶轮和机壳之间安装脱水筛网可增加脱水功能。
与上述脱水筛网相对应的机壳上至少安装有一扇清洁门。用于定期清洁检查脱水筛网。
上述脱水筛网采用的材料是不锈钢,脱水筛网的孔径为1~10mm。
上述脱水筛网与机壳之间的距离为1~500mm。
上述排水口的直径根据风机脱水量设置为15~50mm。
本实用新型利用脱水需要离心力与风机离心力的作用混为一体,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厂房的利用率,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各标号:机壳1,叶轮2,电机3,脱水筛网4,集水槽5,排水口6,清洁门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壳1、安装在机壳1内的叶轮2、与叶轮2同轴传动连接的电机3和安装在叶轮2与机壳1之间的脱水筛网4,在机壳1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脱水筛网4的孔径小于可发性聚丙烯颗粒的直径。在叶轮2和机壳1之间安装脱水筛网4可增加脱水功能。脱水筛网4与机壳1之间形成集水槽5。
在机壳1的底端留有排水口6,在排水口6处安装有阀门(图中未画出),如果无需脱水则关闭阀门,增加风机的送风能力。本实用新型为空气流体力学(制冷与空调技术)向工业机械技术的延伸。
在与脱水筛网4相对应的机壳1上安装有两扇清洁门7,用于定期清洁检查脱水筛网4用,其大小由机壳1宽度决定。
其中,脱水筛网4采用的材料是不锈钢,可发性聚丙烯颗粒的直径为1.5~20mm,脱水筛网4的孔径为1~10mm。
其中,脱水筛网4与机壳1之间的距离为1~500mm。
其中,排水口6的直径根据风机脱水量设置为15~5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吸进可发性聚丙烯颗粒料(含水),由于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气流随叶轮2运转形成高压离心气旋流。颗粒料在离心气流推动下撞击脱水筛网4,又因为脱水筛网4的孔径小于可发性聚丙烯颗粒的直径,于是水份由脱水筛网4的网孔流出进入集水槽5,脱水后的颗粒料随着高压离心气旋流送出风机。从脱水筛网4分离出来的水,汇集在集水槽5,此时控制阀门打开,分离出来的水从排水口6排出机外。当工作到一定时间后,可能有细小微粒堵塞脱水筛网4的孔,此时就可以打开清洁门7,清洗脱水筛网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虞振明;严盛;邓超华;孙文洪;王开洪,未经虞振明;严盛;邓超华;孙文洪;王开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36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