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钣件焊点质量检测拉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9703.2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9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许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钣件焊点 质量 检测 拉力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方案涉及整车焊装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钣件焊点质量检测拉力器。
背景技术
据统计一台轿车车身的焊点约在3500~5000点之间,汽车车身通过电阻焊焊接是连接、固定车身的主要形式之一,那么焊点质量成为影响车身强度最主要标准之一。
白车身在前期调试时,调试人员需要大量的钣件进行现场验证,标准的试钣尺寸为200mm×50mm,钣件厚度范围约在0.7mm~3.0mm之间,靠人工进行焊接,然后再人工撕裂(手掰法),或用榔头扁铲进行破坏性检验,或者用气缸拉立法进行检测。
手掰法不仅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极低,钣金件只有200mm,焊接成一字型或是十字形都不好固定;二来手掰法手不好使上力气,焊接剩余边最大只有200mm,双手握住短短的200mm焊接边,十分不好掰;三来手掰法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人手直接握住钣金件,进行扭转,极易划破手,造成伤害,特别较薄的钣金件,很是锋利。
榔头扁铲破坏性检验法也存在很多弊处。焊接完成用榔头扁铲朝着焊核方向敲击,钣金件会扭曲严重变形,不能重复焊接,一块试片通常只能利用一次,就作废了;耗费人力和时间,铲开一个熔核大致需要150s,同时得不断地敲击,噪声大;手扶着扁铲,一不小心,砸着手,造成伤害。
气缸拉立法需要有气缸运动来实现焊点的撕裂,进行焊点的质量检测,虽 然劳动强度小,但是成本较高,而且适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捷、方便、安全的车身钣件焊点质量检测拉力器,从而高效的进行焊点质量参数的验证,大大节约焊接调试所用时间,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身钣件焊点质量检测拉力器,包括固定基座、连接在固定基座上的杠杆臂一以及与杠杆臂一配合的杠杆臂二,试钣的一端连接在杠杆臂二上,另一端以与杠杆臂一呈直线状态连接在杠杆臂一上或者以与杠杆臂一呈垂直状态连接在杠杆臂一上。
所述杠杆臂一和杠杆臂二为矩形,在杠杆臂一和杠杆臂二上设有放置所述试钣的凹槽,凹槽分别设在杠杆臂一和杠杆臂二的端面以及杠杆臂一的侧面上。
在所述试钣的两端通过螺栓压紧在所述杠杆臂一和杠杆臂二上,相应在杠杆臂一和杠杆臂二的顶面设有螺纹孔。
所述杠杆臂一和杠杆臂二上的螺纹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
在所述杠杆臂二上还固定连接有一根圆管。
所述固定基座为车间生产设备上的立柱,所述杠杆臂一连接有一块连接板,该连接板与另一块连接板配合夹紧在立柱上,两块连接板通过穿设的螺栓紧固。
在所述杠杆臂一和与其相连接的连接板之间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得焊接试钣很轻松容易的撕裂,能够快捷、方便、安全的对车身钣件焊点质量进行检测,检验焊点的抗剪强度以及抗拉强度,能够高效的进行焊点质量参数的验证,大大节约焊接调试所用时间,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力器的杠杆臂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力器的杠杆臂二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立柱;2、杠杆臂一;3、杠杆臂二;4、圆管;5、螺栓;6、试钣;7、连接板;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钣件焊点质量检测拉力器,包括固定基座、连接在固定基座上的杠杆臂一2以及与杠杆臂一2配合的杠杆臂二3,试钣6的一端连接在杠杆臂二3上,另一端以与杠杆臂一2呈直线状态连接在杠杆臂一2上或者以与杠杆臂一2呈垂直状态连接在杠杆臂一2上。杠杆臂一2和杠杆臂二3均为矩形,在杠杆臂一2和杠杆臂二3上设有放置试钣6的凹槽8,凹槽8分别设在杠杆臂一2和杠杆臂二3的端面以及杠杆臂一2的侧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97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常温大面源双黑体辐射源
- 下一篇:辛烷值测定机冷却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