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管端头冲压胀形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6946.0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9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韦崇福;郭曼;李婪;刘招娣;高保方;洪彬;付景丽;赵本春;余辉;金坚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6/033 | 分类号: | B21D26/033;B21D26/047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333002***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管 端头 冲压 形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管成形技术,涉及一种导管端头冲压胀形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导管类零件中,为满足功能需要,端头常设计成变直径台阶式结构。飞机变距操纵杆即采用此种结构,其材料为高性能钢,需要成形力很大,很难采用拉挤成型方法,故而采用冲压胀形成型的方法和装置。但目前此种冲压胀形成型装置因为芯棒结构为圆柱形设计,故而在承力很大的情况下容易失稳变形,从而导致挤伤零件,脱模困难,零件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产品质量好,成形效率高的导管端头冲压胀形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管端头冲压胀形成型装置,主要包括下模体、凹模、聚氨酯、上模和支撑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芯棒为台阶式结构,大端头上面接触聚氨酯且侧面与加工工件内壁贴合,小端头底面接触下模体的垫板且侧面与加工工件内壁留有一定的间隙。
所述支撑芯棒大端头与小端头直径相差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管端头冲压胀形成型装置,芯棒设计成台阶式结构,避免失稳变形挤伤工件,影响脱模,产品质量好;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成型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管端头冲压胀形成型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芯棒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凹模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芯棒、2-下模体、3-凹模、4-聚氨酯、5-上模、6-工件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导管端头冲压胀形成型装置,主要包括下模体2、凹模3、聚氨酯4、上模5和支撑芯棒1,工作时,先将模体2固定好,放入工件和支撑芯棒1,放入聚氨酯4,合上凹模3并手柄锁紧,上模下行挤压聚氨酯4,使其变形挤压工件,使工件端头变形贴靠凹模3实现胀形成型,成形结束,上模5上行,旋转并卸下凹模,取下工件。
参见图2,所述支撑芯棒1为台阶式结构,大端头上面接触聚氨酯且侧面与加工工件内壁贴合。小端头底面接触下模体的垫板且侧面与加工工件内壁留有一定的间隙,防止因为挤压力很大产生微小弯曲变形挤伤工件,影响脱模;端头与小端头直径相差1~2mm。
参见图3,所述凹模3工作型腔深度比工件长8~12mm,即工件端头6低于凹模3工作型腔顶端以减小成形压力。
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管端头冲压胀形成型装置,芯棒设计成台阶式结构,避免失稳变形挤伤工件,影响脱模,产品质量好;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成型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6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斜面冲孔模具结构
- 下一篇:高强度热轧钢卷板消除内应力矫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