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阻式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6243.1 | 申请日: | 201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2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豪;林彦泽;林士杰;林钜强;蔡炳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加坡商宝威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5 | 分类号: | G06F3/045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龙哺;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 式触控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阻式触控面板,特别是利用纳米碳管材料作为面板内的导电层的一种电阻式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电阻式触控面板的设计主要区分为四线式、五线式、八线式等,其中电阻式触控面板的主要构成包括一氧化铟锡导电玻璃(通称为ITO glass)以及另一导电薄膜(通称ITO film),在这两层导电材料层之间以间隔物(Spacer)区隔开。
电阻式触控面板运作原理是在两个导电材料层上所形成的导电电极上通一电压,形成均匀电场,间隔物则避免无触摸时造成短路而产生误动作,若以手指、笔或其他装置触压面板,使上下导电材料层接触造成短路,产生压降,由各边所形成的导电线路产生信号,由控制器测得信号的座标位置,并经转换与传送给主机系统,产生相对应动作。
其中现有技术电阻式触控面板的制作程序可参考图1a至图1e的各步骤示意图,一般电阻式触控面板有上下两层结构,各层具有一些细节结构,示意如图1a至图1e。
图1a显示有一第一透明基板101,上方形成第一导电层103,导电材料通常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透明基板的材料可为一种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是由苯甲二酸(TPA)或对苯甲二酸二甲酯(DMT)与乙二醇(EG)聚合而产生的一种芳香族聚酯。PET在未充填的情况下成型可具有透明性。
接着图1a所示的结构的第一导电层103将经过蚀刻形成的如图1b所示的第一面板导电层103’,其中被蚀去的部份则再形成第一结构导线123,再印刷一层绝缘层125。
接着如图1c,备置有一装饰层105,上方经过印刷步骤形成一油墨层107,比如为具有此触控面板装置上的一些装饰用的印刷内容,也可能是品牌、产地、规格等内容。
再如图1d,将上述图1b、图1c形成的结构利用第一光学胶109贴合,结合第一透明基板101、第一面板导电层103’、第一结构导线123与绝缘层125形成的结构(图1b)与装饰层105、油墨层107形成的结构(图1c),形成此电阻式触控面板提供触压的结构。
接着如图1e所示,备置第二透明基板111,并结合第二导电层113。其中第二导电层113再经蚀刻工艺形成如图1f所示的第二面板导电层113’,蚀去的部份则继续形成第二结构导线133,之后再于导线上形成绝缘层135。
再来如图1g所示,触控面板另一端备置有塑胶基板115,与第二透明基板111、第二导电层113’所形成的结构以第二光学胶117结合。
其中塑胶基板115一般可以一种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为主要基板材料,聚碳酸酯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非晶型热塑性树脂,具有绝缘、延伸性、强度与价格低廉的优点。第二透明基板111同样可为上述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材料。
之后如图1h所示,将图1d形成的结构结使用双面胶127与图1g贴合组立形成的结构,为避免两个结构的第一导电层103与第二导电层113形成短路,因此结合时布置有球形的间隔物(spacer)121,使第一面板导电层103’与第二面板导电层113’具有一定间距,在触控面板被触压时才会在特定位置形成电路信号。
现有技术的电阻式触控面板的制作程序,其中利用了不少结构上强固的设计,并包括保护各层电路间电气特性的结构设计,因此有如图1h所示较为复杂的结构,包括利用曝光、显影等蚀刻制作电路等步骤,一般来说,工艺上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电阻式触控面板的制作程序,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精简的电阻式触控面板。
根据实施例,电阻式触控面板的主要结构包括:
一第一结构,包括:
一装饰层;
一印刷于该装饰层上的油墨层;
一形成于该油墨层上的第一结构导线;
一形成于该油墨层、该第一结构导线间与该装饰层上的一第一导电层;以及
一形成于该第一结构导线上的第一结构绝缘层;
一第二结构,包括:
一基板;
一形成于该基板上,且经图案化的一第二结构导电层;
一形成于该第二结构导电层侧的第二结构导线;
一形成于该第二结构导线上的第二结构绝缘层;
一设置于该第一结构与该第二结构之间的间隔物;
其中该第一结构与该第二结构相对组立。
所述的第一结构与该第二结构以一双面胶贴合。
所述的第一导电层或该第二结构导电层为一纳米碳管材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加坡商宝威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新加坡商宝威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62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助服务终端储存票箱控制锁
- 下一篇:蒸汽烘房温度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