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锂电池电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2907.7 | 申请日: | 201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4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坚;佘志安;邓尧平;王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精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4/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5 | 代理人: | 姜林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具体是一种节能型锂电池电芯。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电芯主要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隔膜组成,正极极片通常由作为基底的铝箔以及涂在铝箔表面的活性物质组成,负极极片则由作为基底的铜箔以及涂在铜箔表面的碳材料组成,隔膜就是普通的聚合物隔膜,一股是PP或PE聚合物隔膜。目前锂离子电池电芯的结构之一(还有一种是卷绕式结构,不过本发明是针对叠片式结构)主要采用叠片式结构,这种结构首先将制成的电极极片按照成品电池尺寸切割成若干小块,切割完毕后再按照正极极片2、隔膜4、负极极片3、隔膜4的单元顺序循环叠放,不同的电极极片之间再通过极耳相连,从而制备而成,其制成结构如图l所示。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在制备时需要将正负极极片进行切割,工序烦琐,不适合于容量型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型锂电池电芯,该电芯在制备过程中无需对电极极片进行切割便可以折叠组装完成,具有生产过程简单,节能,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型锂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由同一基底沿其上的正极极片区域与隔膜区域之间的分隔线以及负极极片区域与隔膜区域之间的分隔线交替折叠,并按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隔膜为单元顺序反复叠放制成。
所述基底由聚合物隔膜制成,基底的单面或者双面交替涂布正极活性材料和负极活性材料,分别形成正极极片区域和负极极片区域,而在相邻的正极极片区域和负极极片区域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作为隔膜区域。
所述正极极片区域、隔膜区域和负极极片区域的长度即为基底的宽度,而正极极片区域、隔膜区域和负极极片区域的宽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其在制作过程中无需对电极极片进行切割,只需在由聚合物隔膜制成的基底上交替涂布正、负极活性材料之后,直接进行折叠便可制得,相比现有技术能够大大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l为传统叠片式制备获得的电池电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交替涂布电极材料的基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交替涂布电极材料的基底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底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电芯的结构主要采用叠片式结构,这种结构首先将制成的电极极片按照成品电池尺寸切割成若干小块,切割完毕后再按照正极极片2、隔膜4、负极极片3、隔膜4的单元顺序循环叠放,不同的电极极片之间再通过极耳(图中未画出)相连,从而制备而成,其制成结构如图l所示。
上述现有技术中通常都采用金属箔片作为电极极片的基底,并在其上涂覆同一种正极或者负极活性材料,例如,在铜箔上涂碳材料及必要的导电剂和粘结剂的混合浆料制成的负极活性材料,铝箔上涂LiCoO2,材料及必要的导电剂和粘结剂的混合浆料制成的正极活性材料,而不会在同一基底上涂覆不同的正极或者负极活性材料。
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其以聚合物隔膜作为基底1,在基底l的单面或者双面交替涂布正极活性材料和负极活性材料,分别形成正极极片区域和负极极片区域,而在相邻的正极极片区域和负极极片区域之间留有一定问隙作为隔膜区域;具体如图2、图3所示,图中打右斜线的部分为正极极片区域,打左斜线的部分为负极极片区域,打网格线的部分为隔膜区域;然后直接将基底l沿正极极片区域与隔膜区域之间的分隔线以及负极极片区域与隔膜区域之间的分隔线交替折叠,形成以正极极片2、隔膜4、负极极片3、隔膜4为单元叠放顺序的电芯,具体如图4所示。
根据成品锂离子电池的尺寸需要,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制备过程中,对正极极片区域、隔膜区域和负极极片区域的长度L以及宽度W均可以进行调整,如图2、图3和图
4所示的实施例中正极极片区域、隔膜区域和负极极片区域的长度L即为基底l的宽度,而正极极片区域、隔膜区域和负极极片区域的宽度W均相同。电芯制备完成后最终同常规技术一样置于壳体内并注入电解液即制成成品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精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精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29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用全向折叠式天线座
- 下一篇:一种用于极组入壳的导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