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鲜食葡萄避雨栽培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6750.7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0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陶建敏;吴伟;章镇;任俊鹏;周蓓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2 | 分类号: | A01G17/02;A01G17/06;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鲜食 葡萄 避雨 栽培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鲜食葡萄避雨栽培设施,尤其是一种改进的葡萄避雨栽培的平棚架设施模式。
技术背景
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在中国栽培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在我国南方鲜食葡萄生产中,避雨栽培在病虫害的减少、品质的提高方面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但是避雨设施的推广还很不到位,部分地区仍然进行露地栽培;已有避雨设施模式主要为简易的竹木结构避雨棚和造价较高的连栋大棚。前者装卸麻烦,不坚固,材料寿命短,且作业不方便;后者设施造价高,不易拆卸,配件易生锈,且搭建成的连栋大棚容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不利于植株和果实生长,因此对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目前的鲜食葡萄生产中,急需一种新型的避雨设施模式来有效地克服生产中的不足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葡萄生产中避雨栽培设施模式的缺点及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鲜食葡萄避雨栽培设施。该新型鲜食葡萄避雨栽培设施采用小跨度轻质抗压的包塑钢管替代已有的竹木结构和大跨度镀锌钢管。安装过程简单、快速,劳动量小,设施坚固耐用,寿命长,减少棚内支柱数量,便于机械化操作。搭建成的避雨棚不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减少其对植株和果实生长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鲜食葡萄避雨栽培设施,主要包括平棚架,其特征是在已搭建的平棚架上用新型轻质管材在平棚架面上搭建有避雨棚。
所述平棚架的搭建包括角柱1、边柱2和立柱3,角柱1、边柱2和立柱3均由钢筋水泥制成;角柱1和边柱2呈45°斜植,角柱1柱顶位于边行交汇处,边柱2间距3.00m;立柱柱行距4.00×3.00m,柱顶成一平面;边柱2和角柱1上离地面1.90-2.00m处拉设直径0.8-1cm 7股粗热镀锌钢绞线4固定,沿对向边柱2钢绞线用16-18号热镀锌钢丝交错编织30×30cm平面网格,形成平面网架。
所述避雨棚的搭建包括连接杆8、斜撑杆9和拱形支柱10,连接杆8、斜撑杆9和拱形支柱10均由包塑钢管制成;包塑钢管外层由聚乙烯、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三种材料混合制成,同时内加色母使其呈现绿色,厚度0.4mm;内层由0.4-0.5mm厚的钢带管制成,内径15mm;连接杆8和斜撑杆9长3.00m,两端分别焊接内螺纹螺帽11和塑料螺丝12;拱形支柱弧长3.5m,弦长2.5m,弧高1.00m,拱形支柱10两端均焊接塑料帽13。
与行向平行,间隔2.50m和0.50m以及与行向垂直,间隔6.00m分别沿对向边框在平棚架面上拉0.5cm热镀锌钢绞线;纵横钢绞线交汇处固定;将连接杆8相应两端旋紧,根据棚的长短组装;拱形支柱顶部用镀铬连接弹簧固定在连接杆上,底部固定在相应的热镀锌钢绞线上,间距1.00m;在骨架的两端用镀铬连接弹簧将斜撑杆与拱形支柱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鲜食葡萄避雨栽培设施适合棚架栽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新型鲜食葡萄避雨栽培设施安装过程简单、快速、省工,节约成本;设施坚固、耐用,寿命长;减少棚内支柱数量,便于机械化操作。同时搭建成的避雨棚不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减少对植株和果实生长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新型鲜食葡萄避雨栽培设施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拱形支柱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或斜撑杆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镀铬连接弹簧的结构图。
图中,1.角柱,2.边柱,3.立柱,4.粗热镀锌钢绞线,5.细热镀锌钢绞线,6.热镀锌钢丝,7.平面网格,8.连接杆,9.斜撑杆,10.拱形支柱,11.内螺纹螺帽,12.塑料螺丝,13.塑料帽,14.镀铬连接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4,一种新型鲜食葡萄避雨栽培设施,主要包括平棚架,在已搭建的平棚架上用新型轻质管材在平棚架面上搭建有避雨棚。
平棚架的搭建包括角柱1、边柱2和立柱3,角柱1、边柱2和立柱3均由钢筋水泥制成;角柱1和边柱2呈45°斜植,角柱1柱顶位于边行交汇处,边柱2间距3.00m;立柱柱行距4.00×3.00m,柱顶成一平面;边柱2和角柱1上离地面1.90-2.00m处拉设直径0.8-1cm 7股粗热镀锌钢绞线4固定,沿对向边柱2钢绞线用16-18号热镀锌钢丝交错编织30×30cm平面网格,形成平面网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67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擦洗过渡辊表面污染物的擦辊装置
- 下一篇:基于无线通信的仓储捡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