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钥匙进入车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4925.0 | 申请日: | 2012-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4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远波;张芬;殷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00 | 分类号: | B60R25/00;B60R25/02;E05B4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钥匙 进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门锁领域,特别涉及无钥匙进入车内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无钥匙进入车内系统为车主提供便利和安全,但是目前该类系统的成本较高,通常只使用在高端车上,比如申请号为CN200920067156.6,名称为汽车无钥匙进入车内系统的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无钥匙进入车内系统,其基站的电源模块电连接单片机控制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分别线路连接存储模块、低频模块和门锁控制部件,其钥匙卡的三维天线模拟前端单元分别线路连接单片机控制单元和低频单元,低频模块和低频单元通过无线链路连接,较佳地,基站的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线路连接的高频模块与钥匙卡的IMMO天线的高频单元通过无线链路连接,基站的输入模块与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线路连接。不难看出其是基于无限通信技术而实现的,且功能模块较多,增加了车内部件,造价非常高、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的无钥匙进入车内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钥匙进入车内系统,用于采集识别指纹的指纹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汽车点火按钮连接控制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执行模块,执行模块控制电子转向柱锁处于解锁或锁止状态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电子转向柱锁是用于控制车门的解锁或是锁止,控制模块根据指纹控制模块及汽车点火按钮的信号发出指令,实现对执行模块的通断电控制,执行模块控制电机的运行带动电子转向柱锁上的转向柱转动,实现对转向柱的解锁或锁止,该系 统中的部件结构较为简单,造价低廉,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一种无钥匙进入车内系统,用于采集识别指纹的指纹控制模块10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20的输入端,汽车点火按钮30连接控制模块20的另一个输入端,控制模块20的输出端连接执行模块40,执行模块40控制电子转向柱锁50处于解锁或锁止状态,电子转向柱锁50是用于控制车门的解锁或是锁止,指纹控制模块10将采集到的指纹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20,汽车点火按钮30将汽车发动机发动点火信号也传输至控制模块20,该控制模块20处理采集到的信号后发出指令,实现对执行模块40的通断电控制,执行模块40控制电机的运行带动电子转向柱锁50上的转向柱转动,实现电子转向柱锁50的解锁或锁止,该系统中的部件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其中指纹控制模块10可采用安装在汽车门把手上的指纹门锁.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检测电子转向柱锁50的锁舌位置的位置传感器60,该位置传感器60将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20。本实用新型中共设置两个位置传感器60,分别为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电子转向柱锁50的转向柱上有卡槽或是豁口,当锁舌与转向柱上的卡槽或是豁口扣合时电子转向柱锁处于锁止状态,此时锁舌会伸处至设定位置,在该位置处设置第一位置传感器;当锁舌与与转向柱上的卡槽或是豁口分离时电子转向柱锁处于解锁状态,此时锁舌会收缩至设定位置,在该位置设置第二位置传感器。控制模块20采集到第一位置传感器或者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信号后控制执行模块40停止动作,确保电子转向柱锁50解锁或者锁止到位,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检测车辆运行速度的车速传感器70,该车速传感器70将车速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20,只有在车速为零的情况下执行模块40才会控制电子转向柱锁50的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在 汽车处于停止状态时车门才会被打开,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车速传感器70采集到车速为非零状态时,控制模块20切断对执行模块40的供电,从而克服了因振动等因素导致电子器件发生误动作的可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所述的执行模块40包括用于控制电路通断的继电器和电动机,该电动机连接电子转向柱锁50的锁舌。继电器控制电动机的通断电及正反转,实现锁舌的往返直线运动,本实用新型中电动机采用直线步进电动机,进一步简化系统结构。
所述的控制模块20为车身上自带的电子控制单元,也可以在电子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其他的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合理利用车身的自带条件,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系统,节约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49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广告展示功能的自动洗车房
- 下一篇:汽车用蓄电池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