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分布式网络的智能变电站一体化冷却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3614.2 | 申请日: | 2012-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2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7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布式 网络 智能 变电站 一体化 冷却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变电站冷却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基于分布式网络的智能变电站一体化冷却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智能变电站系统中,有些冷却控制器(第一种)是通过开关量进行控制,有些冷却控制器(第二种)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进行控制,接口不规范统一,通讯协议也不一样,难以进行管理和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一体化冷却控制装置,以能够对智能变电站的两种冷却控制器实现整合控制,并通过网络连接其他外部设备,来控制与该装置连接的冷却控制器。
本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分布式网络的智能变电站一体化冷却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种冷却控制器,第二种冷却控制器,还包括主控CPU单元以及分别与主控CPU单元连接的开关量输出单元、串行接口单元和网络接口单元;开关量输出单元与外部以开关量进行控制的所述第一种冷却控制器连接,串行接口单元与外部以串行方式进行控制的所述第二种冷却控制器连接,网络接口单元与外部网络设备连接;
所述主控CPU单元为具备WEB和TCP/IP两种设置方式的STM32型号的控制器。
上述开关量输出单元采用芯片SP3220EEA组成,所述串行接口单元支持RS485接口和RS232接口,网络接口单元采用RJ45接口。
还具有多个指示灯电路,每个指示灯电路分别与主控CPU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于智能变电站的各类冷却控制器实现一体化控制,开关量输出容量可支持16路输出接口;串行接口部分支持RS232接口和RS485接口,可完成各类以串行方式进行控制的冷却控制器的控制;网络接口可通TCP/IP协议与其他系统连接,并可以通过WEB方式对装置参数进行配置和远程控制,本实用新型易于扩展和维护,具有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分布式网络的智能变电站一体化冷却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种冷却控制器,第二种冷却控制器,主控CPU单元以及分别与主控CPU单元连接的开关量输出单元、串行接口单元和网络接口单元;开关量输出单元与外部以开关量进行控制的所述第一种冷却控制器连接,串行接口单元与外部以串行方式进行控制的所述第二种冷却控制器连接,网络接口单元与外部网络设备连接;主控CPU单元为具备WEB和TCP/IP两种设置方式的STM32型号的控制器。
所述的开关量输出单元使用SP3220EEA型号的芯片,开关量输出容量可支持16路输出接口,可控制以开关量方式进行控制的冷却控制器,开关量输出采用驱动继电器。该驱动继电器用来驱动大功率的开关,驱动继电器为UNL2803型号的中间继电器;串行接口单元支持RS485接口和RS232接口;网络接口单元支持以太网接口,使用RJ45接口。
主控CPU单元为STM32型号的处理器,具备WEB和TCP/IP两种设置方式。TCP/IP设置方式下,本装置通过网络和其他系统连接,其他系统可以通过IEC61850协议来对本装置进行配置以及对本装置所连接的冷却控制器进行一体化控制;WEB设置方式,是指通过浏览器可访问本装置,对本装置进行配置以及对本装置所连接的冷却控制器进行控制。
对于以串行方式进行控制的冷却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串行接口单元完成对这类冷却控制器的控制。
还具有多个指示灯电路,每个指示灯电路分别与主控CPU单元连接。本装置上设置有21个指示灯电路,便于变电站运行人员查看现场设备接入状况是否良好。
本装置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口单元进行多个集成,非常便于扩展和维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36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北斗通信的航标监控装置
- 下一篇:升降式平板运输车辆的浮动变速箱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