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收取式承载座的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38732.6 | 申请日: | 2012-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0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鸿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鸿章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涛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收取 承载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具有收取式承载座的充电装置,尤指一种具有收取式承载座,可供一电子装置立置于该承载座上,并让使用者在拉动该承载座之余,尚可依不同的需求改变承载座拉出之长度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因个人随身电子装置,例如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使得几乎每个人身边一定都至少有一台随身电子装置,又因目前的电池技术尚难完成体积小却续航力持久的电池,故现有的随身电子装置多采用固装式电池,即不需更换电池,直接以充电装置对随身电子装置充电,而可达到补充电池之电力,并让随身电子装置在充电时仍可使用。
市面上的充电装置大致可分为随机充电器及电池银行(power bank)。随机充电器乃购买随身电子装置时即会随机提供的充电装置,该随机充电器具有一电源输入埠及一电源输出埠,该电源输出埠可供该随身电子装置电连接,当将该随机充电器以该电源输入埠连接市电后,该随机充电器可转换市电并提供予连接的随身电子装置,因而对随身电子装置充电。而电池银行也具有一电源输入埠及一电源输出埠,该电源输入埠是供取得电力对电池银行中的充电电池充电,当随身电子装置连接该电池银行的电源输出埠时,即可由电池银行中的充电电池透过该电源输出埠对随身电子装置充电。
惟因新型的随身电子装置具备可让使用者容易地浏览资料或是上网的功能,但在充电过程中,随身电子装置又会受限于必须与充电装置连接,使使用者不便手持使用,导致使用者不易浏览资料或是上网。
发明内容
为让使用者可在随身电子装置充电的过程中,仍能容易地浏览资料或上网,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收取式承载座的充电装置,其可供一电子装置立置于该承载座上,让使用者无须手持即可容易地使用电子装置。
为达成前述目的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前述具有收取式承载座的充电装置包括:
一本体,其上设有一电源输入埠及一电源输出埠,又该本体内是形成有一收纳槽,且该本体的一侧面上是形成有一与该收纳槽连通的开口,该收纳槽的内壁上是设有一第一多段限位组件;及
一承载座,是可活动地设于该收纳槽中,且该承载座朝向该收纳槽外的一外端缘是向上形成有一抵制部,又该承载座上是设有一使该承载座可在该收纳槽中多段位地移动的第二多段限位组件,该第二多段限位组件可与该第一多段限位组件匹配地接触。
利用上述技术手段,使用者可于电子装置利用本充电装置充电时,将该承载座自该收纳槽中拉出,让电子装置立置于其上,并且本充电装置的设计还可让使用者在拉动该承载座之余,尚可依不同的需求改变承载座拉出之长度,以匹配不同尺寸、不同型态的电子装置,使电子装置可稳固地立置于该承载座上;另外,该可改变承载座拉出长度的功能,尚具有可让使用者调整电子装置摆放角度,以利使用者依需求调整浏览、观看电子装置显示器的视角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使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示意图。
图6:为图4的侧视图暨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态样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本体
11 电源输入埠 12 电源输出埠
13 收纳槽 131 凹缘
14 开口 15 凹部
20 承载座
21 抵制部 22 凸缘
23 穿槽
30、30’电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有收取式承载座的充电装置可为一般电子装置的充电器或是电池银行,充电器与电池银行的差异仅为其内是安装充电电路或充电电池,此乃已知常识故以下不再赘述。以下是以电池银行作为举例说明本案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是包括一本体10及一承载座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鸿章,未经刘鸿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87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