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的恒温恒湿纺织车间空调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2521.1 | 申请日: | 201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9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邓小龙;岳睿;张建林;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小龙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53 江苏省无锡市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恒温 纺织 车间 空调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车间空调控制系统,具体涉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恒温恒湿纺织车间空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纺织车间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是在车间或回风道内设置温湿度传感器,根据传感器的采样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由专用控制器调节风机送风量、水阀开度等执行器,以达到控制车间内相对温湿度的目的。
纺织厂空调系统的监测对象主要是空气温湿度,空调系统用以控制温湿度的执行机构一般由以下部分构成:新/回风比例混合段、一次加热段、喷淋挡水段(用以加湿和洗涤空气)、二次加热段。控制对象为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等,涉及新风窗、回风窗、喷淋室、加热器、送风机、同风道等设备。空调控制系统目前主要有空调制冷系统、管道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三大系统组成。其中,车间自动控制系统是车间空调控制系统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车间空调控制系统是采用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软件技术等组成的自动化综合管理系统,对车间内部的各种设备所要求的温度、湿度以及工作情况等进行综合的自动化控制与管理。
为了在暖通、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采用先进技术,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与资源,保证质量和安全,改善并提高劳动条件等,建设部2004年制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为国家强制性条文和标准,其中明确规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应设置检测与控制系统,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设备联锁与自动保护以及中央监控与管理等。
近年来,国内纺织空调除尘技术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将国际上著名的纺织空调除尘设备公司瑞士Luwa和德国LTG公司的“西欧模式”传入国内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但与国外先进的空气调节设备及控制系统仍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物联网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其广泛应用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目前世界先进国家都对物联网技术发展高度重视。物联网概念的出现,一系列相关技术的应用,扩大和延伸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系统,加强了在线实时采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物流,提升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
能源是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纺织行业节能、降耗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采取合适的空调控制系统。作为自身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纺织工业,空调系统的自动监测与控制等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无疑是节能减排最直接的手段。纺织空调开展节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物联网技术的恒温恒湿纺织车间空调控制系统。恒温恒湿纺织车间空调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空调控制PLC单元、RFID读写单元、集中监控中心、远程监控中心以及GPRS移动单元。现场传感器采集到温湿度值传送到PLC,PLC根据温湿度值进行焓值运算和比较,PID运算输出到预热器、新风阀、二次回风阀、喷淋水泵等执行器,以便进行温湿度参数的调整。相关信息通过RS485网络传输到集中监控中心。RFID读写单元通过RFID卡采集原材料信息或写入成品信息。纺织机械监测单元采集如设备的振动,电动机的运转状态,关键部位的温度等新信息。除尘机组控制单元采集除尘运行机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485网络送入集中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判断。
集中监控中心根据收集的上传信息、相关原料信息和相应的工艺流程,核实关键参数设定是否合理,进行智能控制运算,如模糊智能控制等,然后反馈到现场PLC,校正各相应现场执行器的输出。集中监控中心可通过路由器有线通信方式将信息及画面接入到远程监控中心,实现远程遥控。集中监控中心将一些相关信息传输到RFID读写单元,写入到成品的RFID芯片中。另外,集中监控中心通过GPRS模块将温湿度、执行器等信息随时随地无线传送到移动电脑或手机等。
通过构建纺织车间空调智能综合平台,实现对车间温湿度远程监控,了解空调运行状态,同时还能实现原料和成品的智能化识别,同时实时跟踪纺织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等。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解决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小龙,未经邓小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25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散式控制系统网络架构
- 下一篇:一种同步串行传输绝对式编码器解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