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绕丝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3124.1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3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明润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润生 |
主分类号: | C03B37/035 | 分类号: | C03B37/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绕丝筒 | ||
1.一种绕丝筒,用于玻璃纤维拉丝的生产,其特征在于,该绕丝筒由一条采用玻璃纤维并捻纱编织的玻璃纤维布首尾搭接或者对接围成,所述玻璃纤维布条上的纱束或者经纬纱交叉重叠处设置有透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或者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以玻璃纤维并捻纱采用平纹或斜纹或缎纹织法编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单位面积克重在600克~1600克之间,厚度在0.6mm~1.5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以经纱方向作为圆周方向首尾相连成圆筒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的首尾相接处或者圆周方向的边缘上均包覆有耐热氟聚合物薄膜或者设置有玻璃纤维布夹芯层的耐热氟聚合物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的圆周方向的边缘上设置有两层包覆层,分别为宽度相等,且依次相平齐贴合的四氟乙烯与全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薄膜或聚全氟代乙丙烯薄膜和聚四氟乙烯薄膜或设置有玻璃纤维布夹芯层的聚四氟乙烯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的圆周方向的边缘上设置有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包覆层或者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薄膜或者设置有玻璃纤维布夹芯层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包覆层或者设置有玻璃纤维布夹芯层的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薄膜包覆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的搭接处或者对接处粘结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绕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的首尾搭接处或者对接处设置有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薄膜连接粘结层或者乙 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连接粘结层或者四氟乙烯与全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薄膜连接粘结层或者聚全氟代乙丙烯薄膜连接粘结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绕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处还包括贴附在所述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薄膜连接粘结层或者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连接粘结层或者四氟乙烯与全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薄膜内连接粘结层或者聚全氟代乙丙烯薄膜连接粘结层上的玻璃纤维布加固片。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绕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处或者对接处设置有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薄膜包覆层或者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包覆层或者设置有玻璃纤维布夹芯层的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薄膜包覆层或者设置有玻璃纤维布夹芯层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包覆层。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绕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处或者对接处包覆层设置有两层包覆层,分别为宽度相等,且依次相平齐贴合的四氟乙烯与全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薄膜或聚全氟代乙丙烯薄膜和聚四氟乙烯薄膜或设置有玻璃纤维布夹芯层的聚四氟乙烯薄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的首尾搭接处的宽度为10mm~6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润生,未经明润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31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甲醇合成系统
- 下一篇:柱状曲面钢化玻璃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