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轮胎拆装机的改进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7077.2 | 申请日: | 2013-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7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丰益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益田 |
主分类号: | B60C25/132 | 分类号: | B60C25/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8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轮胎 拆装机 改进 | ||
1.改进后的多功能轮胎拆装机,适应于带锁环的大中型汽车轮胎的拆装,在拆装机龙门框架内和原来柱塞泵对称的另一立柱的适当高度,焊一横向小槽钢及辅件角钢合成的支架(44)上,用螺拴固定微型电机(43),用泵套(42)把电机(43)和油泵(41)连接在一起,两轴用弹性联轴器相连,微型电机(43)用磁力启动器(48)控制。
齿轮油泵(41)的进油口用管件、阀门(61)、液压胶管(62)和原油箱底部相连,出油口(60)、安全阀(45)、油压表(46)通过管件,胶管(62)和另一立柱高压换向阀旁的普通多路换向阀的进油口相连,多路换向阀的回油口用管件、胶管(62)和油箱一侧上端部相连,安全阀(45)的溢流管(59)也和油箱一侧上端部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轮胎拆装机,其特证是:4根液压调控伸缩管,分别安装在两柱腿的4个端部去掉套管的原方管支架上,方管顶端应割成外高里低有一定斜度,上边焊有和伸缩管外圆贴近的底部两头带肋板(58)的半圆管(55),半圆管两侧水平焊4块对称的中间有圆孔的小方板(56),伸缩杆(54)放在半圆管上面的合适位置,用两根两头带螺纹中间有弧度的钢筋卡子固定。位置不合适可以松开卡子进行调正。
4根伸缩杆按同一柱腿的两根用三通相连为一组,共分两组分别和多路换向阀其中的一路相连,各用一根手柄调控,克服了一路控制油路长,弯度大。油流不畅和活塞杆动作不利的缺点。
强度大的轮胎被压时,强度更大的胎肩部位收缩量较小,伸缩杆(54)固定时有一定斜度更合理也更符合实际。
当轮胎被压下一定高度,操纵多路换向阀的相应手柄,4根伸缩杆的活塞杆相继伸出一定长度,压在轮胎的适当位置,把轮胎临时固定。有利于锁环的拆装,不需要时,操纵多路换向阀的相应手柄,伸缩杆全部缩回,自始至终不用手工推拉,用机动完全取代了手工笨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轮胎拆装机,其特征是:两台微型千斤顶(51)分别头朝下固定在两立柱下部外侧和半自动万向脚轮起落架固定转轴套管的两竖向槽钢的中间。千斤顶(51)的尾部用的螺拴固定紧靠立柱有肋板(50)的横板(49)上,横板(49)下面在适当位置,两边各用两块小槽钢(53),把竖向槽钢和立柱焊在一起。活塞杆下端固定一块合适槽钢增加着地面积,防止土质松软活塞杆下陷,失去应有作用。
每台千斤顶(51)的双油路和多路换向阀(47)其中的一路相连。双油路的两个接头接换向阀(47)相应油路的两个油孔。
操纵多路换向阀(47)的相应手柄,就能使千斤顶(51)的活塞杆伸出一定长度,把半自动万向脚轮起落架的支撑管推入两固定槽钢底部略大于支撑管直径的敝口,因为敝口向上延伸略有大于支撑管直径的长圆孔,在两连接板上端套进转轴的部位,也同样开有略大于转轴直径封闭的长圆孔,支撑管被推入两槽钢底部敞口以后,操作多路换向阀(47)相应手柄,千斤顶(51)的活塞杆全部缩回,在脚轮反力、弹簧拉力和两个长圆孔共同作用下,支撑管自动抬高进入长圆孔顶部被锁住无法滑脱。同理,另一部半自动万向脚轮起落架也落下时,多功能轮胎拆装机就能任意推拉移动。
操纵多路换向阀(47)相应手柄,就能调控双油路千斤顶(51)的活塞杆按需要有序动作,不用人工撬动机架,用机动取代了手工笨干,半自动也变为手柄操控。
4.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多功能轮胎拆装机,其特征是:对横向双弧形压板的改进,破解了轮胎轮辋最难分离的难题。
听轮胎修补工直言:如果轮胎轮辋一旦沾连需要分离,再好的轮胎拆装机也恐无济于事,只好用蚂蚁嘴滑头的办法用手工一点一点的分离,甚至采用对轮辋微量加温比较有效。
因条件所限一直未找到这种轮胎,幸好找到了一条弹性大、硬度高的有内胎的钢丝胎(现在有内胎的钢丝胎逐渐取代了有内胎的橡胶胎)。
原来用强度一般的多条轮胎作试验,用宽度适度的横向双弧形压板压胎,相当顺利,始终没有出现问题,这次故意用强度高的钢丝胎试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真是一波三折好事多磨,仔细观察发现:强度高的钢丝胎,轮胎胎圈自然和轮辋结合的很紧,由于横向双弧形压板没有压住胎肩,胎侧部位成了最薄弱环节,双弧形压板的外边,就向胎侧中间靠外的部位倾斜,因受力不平衡,光杆有点变形,因压板倾斜,整个胎体不能同步向下压缩移动,轮胎轮辋很难分离。
原来怕损伤轮胎设计的双弧形压板宽度要适度,对于弹性大,硬度高的有的内胎钢丝胎,现在看来并不适用,说明原来的试验有一定局限性。必须用新的技术方案去解决,具体的方法是:加宽横向双弧形压板的宽度和加宽加长相应的肋板,压板宽度能压住胎肩为宜,因为胎肩部部位强度最高压胎时轮胎平放,胎肩又处于立面,能承受的压力也最大。
压板加宽后,压板和轮胎接触面加大,胎体受力也大且压住胎肩给力,才能带动整个胎体,同步向下压缩移动。
由于压板加宽,压胎时不能一股劲往下压,要边压边停,交替进行,利用停止的机会,让内胎的气体缓慢的从气嘴逸出,使内压降底防止压不动或强压损伤轮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益田,未经丰益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70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透镜结构的高像质微型非球面光学镜头
- 下一篇:一种遥控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