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断绳阻尼缓降电梯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96170.1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2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吴牵;王士源;吴桃泉;刘志鑫;黄文涛;郭辉;康志栋;张蓉蓉;廖其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牵 |
主分类号: | B66B5/12 | 分类号: | B66B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01 湖北省十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断绳 阻尼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电梯,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防断绳安全防护装置的电梯。
背景技术
楼房用的电梯、矿井中用的罐笼等升降机械一般都包括轿厢、曳引绳、曳引轮、曳引架、曳引电机,这些升降机械都有防止曳引绳断开的安全保护装置,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大部分都是采用美国人E.G.奥蒂斯发明的安全钳,安全钳是在限速器的操纵下,当电梯出现超速、断绳等非常严重的故障后,将轿厢紧急制停并夹持在导轨上的一种安全装置。再如专利号为02214343.2的中国发明专利,也公开了一种电梯、井架防断绳装置,同时通过在罐笼上安装挂钩,轨道上安装一种托架,当提升曳引绳断裂时,罐笼上的挂钩可以立刻挂在轨道上的托架上,停在空中,可以防止罐笼的坠落。上述这些安全保护装置采用的方法都是同一个思路,就是在曳引绳发生断裂时电梯或罐笼可以卡在轨道上,停留在空中,但是这种空中悬停的方式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它给营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可能会使人长期困在空中电梯中出不来,存在次生的安全隐患,另外,这些防断绳电梯都需要对电梯导轨进行改进,增加相应的构件,也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当曳引绳断开时轿厢可以缓慢降落到最底层的电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断绳阻尼缓降电梯,包括轿厢、导轨、曳引绳、曳引轮、曳引架、曳引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缓降装置及其电控系统,所述阻尼缓降装置包括滑轮绳、顶端滑轮、顶端滑轮架、离合器、阻尼装置、底端滑轮和底端滑轮架;顶端滑轮安装在顶端滑轮架上,底端滑轮安装在底端滑轮架上,滑轮绳上下分别缠绕在顶端滑轮和底端滑轮上,滑轮绳的一头固定在轿厢的上端,另一绳头固定在轿厢的下端,滑轮绳轿厢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闭环结构;阻尼装置与顶端滑轮之间设有离合器;所述电控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控制装置;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曳引架下面,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相连,并可以为控制装置提供压力信号,控制装置可控制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状态。
本发明的电梯正常使用时,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曳引电机通过带动曳引架上的曳引轮转动,使曳引绳带动轿厢在导轨上做升降运动,同时缠绕在顶端滑轮和底端滑轮上的滑轮绳会因与轿厢固连而与其一同运动。当曳引绳生断裂时,曳引轮不再受到来自曳引绳的压力,安装在曳引架下面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突然变小,压力传感器会传递出信号给控制装置,使其控制阻尼装置与顶端滑轮之间的离合器由原本的分离状态变成接合状态。所以当轿厢开始下坠时,它会受到来自阻尼缓降装置的阻尼,使下降速度逐渐趋于匀速,继而实现缓降,直到安全降到底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当曳引绳断开时,轿厢不会卡在空中楼层的夹层内,可以缓降到底部,里面的人能顺利逃生,基本消除了空中营救的难度,安全性能大幅提高,同时由于不用改造导轨也降低了相应的成本,本发明可做各类楼房和矿井的电梯、升降设备,也可应用于现有电梯的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轿厢,2导轨,3曳引绳,4曳引轮,5曳引架,6曳引电机,7压力传感器,8滑轮绳,9顶端滑轮,10顶端滑轮架,11离合器,12阻尼装置,13控制装置,14导线,15底端滑轮,16底端滑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轿厢1、导轨2、曳引绳3、曳引轮4、曳引架5、曳引电机6,还包括阻尼缓降装置及其电控系统,所述阻尼缓降装置包括滑轮绳8、顶端滑轮9、顶端滑轮架10、离合器11、阻尼装置12、底端滑轮15和底端滑轮架16;顶端滑轮9安装在顶端滑轮架10上,底端滑轮15安装在底端滑轮架16上,滑轮绳8上下分别缠绕在顶端滑轮9和底端滑轮15上,滑轮绳8的一头固定在轿厢1的上端,另一绳头固定在轿厢1的下端,滑轮绳8和轿厢1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闭环结构;阻尼装置12与顶端滑轮9之间设有离合器11;所述电控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7和控制装置13;压力传感器7安装在曳引架5下面,压力传感器7通过导线14与控制装置13相连,控制装置13可控制离合器11的分离与结合状态。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牵,未经吴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61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