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脊髓损伤撞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3040.2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6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峰;侯增广;胡进;谭民;洪毅;姜树东;陈翼雄;张峰;王卫群;张军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髓 损伤 撞击 装置 | ||
1.一种脊髓损伤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XY运动平台(1)、Z调整机构(2)、脊髓撞击机构(3)和连接机构(4),其中:
所述XY运动平台(1)用于固定实验动物对象,并对实验对象在XOY平面上进行位置调节,其包括:X运动平台(21)、Y运动平台(22)、底板(9)、顶运动板(5)、实验板底板(6)和实验板(7);所述Y运动平台(22)固装于所述底板(9)上;所述X运动平台(21)安装于所述Y运动平台(22)直线导轨的滑块上并与所述Y运动平台(22)垂直;所述顶运动板(5)安装于所述X运动平台(21)直线导轨的滑块上;所述实验板底板(6)安装于所述顶运动板(5)上;所述实验板(7)嵌入到所述实验板底板(6)上,并与所述实验板底板(6)固连在一起,用于固定实验动物;
所述脊髓撞击机构(3)固定安装于所述Z调整机构(2)上,用于进行脊髓撞击损伤实验;
所述Z调整机构(2)通过连接机构(4)固定于所述底板(9)上,用于固定及调节所述脊髓撞击机构(3)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运动平台(21)和Y运动平台(2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直流驱动电机与减速器(10)、电机座(11)、同步带(12)、同步带轮(13)、轴承座(15)、同步带张紧座(16)、直线导轨(17)、导轨挡片(18)、运动板(19)、限位开关固定机构(20),其中:
所述电机座(11)固装于所述运动板(19)的一端;
所述直流驱动电机与减速器(10)固定为一体且安装于所述电机座(11)上,减速器的输出轴穿过电机座(11)的中间孔;
所述同步带轮(13)的主动轮固装于减速器输出轴的末端,同步带轮(13)的从动轮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轴承座(15)上;
所述同步带(12)的两端分别与同步带轮(13)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轮齿咬合;
所述轴承座(15)两侧有凸键,嵌入到同步带张紧座(16)的槽中,且通过螺杆与所述同步带张紧座(16)该槽相背的一侧面固连在一起;
所述直线导轨(17)与所述同步带(12)平行安装于所述运动板(19)上,所述直线导轨(17)的两末端分别安装有导轨挡片(18),以防止直线导轨滑块与直线导轨分离;
所述限位开关固定机构(20)安装于所述运动板(19)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直线导轨(17)的两端,限位开关则安装于所述限位开关固定机构(20)上且可以进行位置调整,以用于消除运动平台加工及安装误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运动平台(21)和Y运动平台(22)还包括同步带夹紧机构(14),其一端与同步带(12)紧密咬合固连在一起,另一端与直线导轨(17)的滑座相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运动平台(22)的同步带通过其同步带夹紧机构与所述X运动平台(21)的运动板(19)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所述Y运动平台(22)的同步带可带动所述X运动平台(21)沿着相应直线导轨进行运动;而所述X运动平台(21)的同步带则通过其同步带夹紧机构(14)与所述顶运动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所述X运动平台(21)的同步带可带动所述顶运动板(5)沿着相应的直线导轨进行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30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