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0858.9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4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玲;董文生;李军;王宏斌;付凤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9/15 | 分类号: | D01F9/15;D01F1/10;D01D5/08;D01D5/12;C10C3/00;C10C3/02;C10C3/04;C10C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申忠才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沥青 碳纤维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1)热处理
将煤焦油软沥青置于高压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360~440℃,氮气流量为70~100mL/min,搅拌速度300~400r/min,搅拌,反应30~90min;
(2)热过滤
将步骤(1)的反应产物静置15~40min至上部沥青和成焦组分分离,将上部沥青倒入热过滤釜中300~600目滤网,控制温度为330~400℃,压力为0.01~1.0MPa,脱除沥青中的成焦组分;
(3)减压蒸馏
将步骤(2)脱除成焦组分的沥青置于真空度为-0.5~-0.096MPa的高压反应釜中,加热至300~400℃,恒温静置至轻组分脱除;
(4)氧化处理
在轻组分脱除后向高压反应釜中通入空气,空气流量为0.1~1.0mL/min.g,搅拌速度300~400r/min,氧化反应30~200min,得到氧化沥青;
(5)添加剂改性氧化沥青
向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排空,搅拌降温至280~380℃,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改性添加剂,氧化沥青与改性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0.001~0.05,混匀,得到改性沥青;
上述的改性添加剂是数均分子量为1200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1300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10300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数均分子量为77000的聚乙烯醇、数均分子量为50500的聚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6)熔融纺丝
将改性沥青装入熔融纺丝釜中,熔融纺丝釜的喷丝板是孔径为0.3~0.8mm的单孔喷丝板,加热至300~350℃,恒温静置至改性沥青呈熔融状,按照常规熔融纺丝方法从喷丝孔中喷出,牵伸上辊,牵伸速率为300~800m/min,制备成初生纤维;
(7)碳纤维制备
将初生纤维固定在孔状石墨板上,保持伸直状态放入管式炉中,通入空气,以0.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300~350℃,恒温反应1~2h,得到不熔化纤维,用氮气排空,在氮气保护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000~1200℃,恒温静置30~60min,得到沥青基碳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热处理时,将煤焦油软沥青置于高压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380~400℃,氮气流量为80~90mL/min,搅拌速度300~400r/min,搅拌,反应50~8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热过滤时,将步骤(1)的反应产物静置15~40min,上部沥青和成焦组分分离,将上部沥青倒入热过滤釜中,热过滤釜的过滤网为400~600目,温度为350~390℃,压力为0.1~0.8MPa,脱除上部沥青中的成焦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减压蒸馏时,将步骤(2)脱除成焦组分的沥青置于真空度为-0.5~-0.096MPa的高压反应釜中,加热至320~360℃,恒温静置至轻组分脱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添加剂改性氧化沥青时,向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排空,搅拌降温至280~380℃,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改性添加剂,氧化沥青与改性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0.002~0.04,混匀,得到改性沥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添加剂改性氧化沥青时,向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排空,搅拌降温至280~380℃,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改性添加剂,氧化沥青与改性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0.025,混匀,得到改性沥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085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