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矿物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0245.5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3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黎敏;唐续龙;马明生;尉克俭;邬传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7/04 | 分类号: | C03B37/04;C03B3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李志东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矿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矿物棉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土镍矿是由含镍的岩石风化、浸淋、蚀变、富集而成的,是由含铁、铝、硅等含水氧化物组成的疏松粘土状矿石。红土镍矿是一种重要的镍源,具有资源丰富、勘探与开采成本低、冶炼工艺逐渐成熟的优势。但电炉冶炼红土镍矿生产镍铁产生大量的冶炼渣,几乎全部被作为废弃物处理,不但污染环境,还增加了企业处理废弃物的成本。鉴于镍铁渣的成分与矿物棉比较接近,因此可以直接采用红土镍矿制备矿物棉,能够充分利用红土镍矿冶炼渣的同时降低了矿物棉的生产成本和能耗。
然而,目前对于制备矿物棉的方法,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能够有效利用红土镍矿制备矿物棉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制备矿物棉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红土镍矿、铝供体和还原剂进行电炉冶炼,以便得到镍铁合金和液态红土镍矿冶炼渣;以及将得到的液态冶炼渣进行制丝,以便得到所述矿物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矿物棉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制备矿物棉,并且所得到的矿物棉的品质较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制备矿物棉的方法,还可以具有下列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土镍矿、铝供体和还原剂的重量比例为:100:5-30:5-25。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备矿物棉的效率,以及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矿物棉的品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供体的粒度为1-100mm。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备矿物棉的效率,以及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矿物棉的品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供体为选自铝土矿、煤矸石和粉煤灰中的至少一种。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备矿物棉的效率,以及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矿物棉的品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土矿和煤矸石的至少一种的铝含量为20-55重量%,镁含量为至多5重量%。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备矿物棉的效率,以及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矿物棉的品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炉冶炼采用功率为10000kW-30000kW的冶炼电炉,并且在1350-1550摄氏度下进行所述电炉冶炼4-8小时。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备矿物棉的效率,以及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矿物棉的品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进行所述制丝之前,将所述液态冶炼渣排放至保温炉中静置。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备矿物棉的效率,以及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矿物棉的品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制丝过程中加入粘结剂。由此,粘结剂在矿棉制品表面形成一层光滑柔韧的保护层,增强了纤维的抗水性;改善了制品外观,防止因纤维裸露而刺伤人,改善了后续施工的劳动条件;降低制品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的破损率,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备矿物棉的效率,以及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矿物棉的品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丝是通过离心和空气喷吹的至少一种进行的。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备矿物棉的效率,以及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矿物棉的品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备矿物棉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矿物棉的方法。下面参考图1,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矿物棉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制备矿物棉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00:电炉冶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将红土镍矿、铝供体和还原剂进行电炉冶炼,由此可以得到液态的镍铁合金和液态的红土镍矿冶炼渣。由于镍铁合金和冶炼渣的密度不同,因而可以容易形成分层,从而可以方便地通过现有手段对二者进行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02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