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遇水呈非凝胶状态的头孢呋辛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4846.5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6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远福;陈娟;翟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48 | 分类号: | A61K9/48;A61K31/546;A61K47/04;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彭秀丽 |
地址: | 215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遇水呈非 凝胶 状态 头孢 呋辛酯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孢呋辛酯胶囊,具体涉及一种遇水呈非凝胶状态的头孢呋辛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头孢呋辛酯为头孢呋辛的前体,属于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菌和大肠杆菌等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其通过口服、吸收后在体内水解释放出头孢呋辛来发挥抗菌活性,最为重要的是,该药物对肾脏毒性较低。
头孢呋辛酯味苦,质地松散,流动性差,遇水易发生凝胶化,市售主要是片剂和胶囊剂。片剂制备主要采用干法制粒后压片、粉末直接压片和湿法制粒后压片三种,一般需要添加大量的填充剂来增加片剂的重量及体积使其更利于压片,通常还需包衣掩盖苦味,成本较高,且影响药物溶出。湿法制粒过程中还存在加入润湿剂后的严重凝胶化问题,不利于规模化生产。胶囊剂克服了片剂制备及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胶囊剂在使用过程中遇水凝胶化而致溶出度下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
现有技术中,中国期刊《河北化工》(2010,33(8):47-48)公开了一种头孢呋辛酯胶囊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头孢呋辛酯胶囊配方为:头孢呋辛酯74g、微晶纤维素12g、羧甲基淀粉钠30g、十二烷基硫酸钠1.8g、二氧化硅7.2g;制备时采用干法制粒工艺。经测定,该配方及制备方法所得头孢呋辛酯胶囊15min平均的溶出度为90.5%,45min平均的溶出度为94.4%,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胶囊剂溶出时遇水凝胶化及溶出度低的问题。
但是,上述头孢呋辛酯胶囊并没有完全解决溶出时遇水凝胶化的问题,溶出度依然偏低。同时,头孢呋辛酯原料及其大量使用的二氧化硅、微晶纤维素的堆密度均较小,致使所得颗粒的堆密度低于0.4 g/ml,这导致药物溶出时颗粒漂浮在溶出介质表面,进一步减小了药物溶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头孢呋辛酯胶囊在水中溶出时凝胶化现象严重,从而致溶出度较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遇水呈非凝胶状态的头孢呋辛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所得胶囊在溶出时分散性和亲水性好,无凝胶化现象,溶出度得以大幅提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遇水呈非凝胶状态的头孢呋辛酯胶囊,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辅料:头孢呋辛酯55-70%;微粉硅胶1-3%;抗凝胶辅助剂1-3%;崩解剂15-30%;填充剂5-20%;所述抗凝胶辅助剂为硬脂酸和/或滑石粉。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辅料:头孢呋辛酯55-70%;微粉硅胶1.5-2.5%;抗凝胶辅助剂1.5-2.5%;崩解剂20-25%;填充剂10-15%。
最优地,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辅料组成:头孢呋辛酯55-70%;微粉硅胶1.5-2.5%;硬脂酸或滑石粉1.5-2.5%;崩解剂20-25%;填充剂10-15%。
进一步地,所述崩解剂为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填充剂为微晶纤维素、淀粉、乳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该遇水呈非凝胶状态的头孢呋辛酯胶囊的三种制备方法,分别为:
方法一:按重量比投入所述头孢呋辛酯、所述微粉硅胶、所述抗凝胶辅助剂,混合均匀,干法制粒,再向所得颗粒中加入所述填充剂,混合均匀,充填入胶囊即可;
方法二:按重量比投入所述头孢呋辛酯、所述微粉硅胶、所述抗凝胶辅助剂、10-90%重量比的所述崩解剂,混合均匀,干法制粒,再向所得颗粒中加入剩余的所述崩解剂、所述填充剂,混合均匀,充填入胶囊即可;
方法三:按重量比投入所述头孢呋辛酯、所述微粉硅胶、所述抗凝胶辅助剂、所述崩解剂,混合均匀,干法制粒,再向所得颗粒中加入所述填充剂,混合均匀,充填入胶囊即可。
优选地,在所述干法制粒前混合时,先将所述头孢呋辛酯和所述微粉硅胶混合、过筛,再与其他辅料混合均匀。所述过筛目数为30-50目;优选地,为40目。
优选地,所述干法制粒时,18-30目筛;优选地,过24目筛。
本发明所述的遇水呈非凝胶状态的头孢呋辛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48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