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干燥装置气动阀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8875.0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8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邓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联合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02;F16K31/12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岳亚苏 |
地址: | 40134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干燥 装置 气动阀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动阀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压干燥装置中的实现功能转换的气动阀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塔加热再生吸附式高压气体干燥装置一般有两个吸附塔,每个吸附塔都填充有吸附剂,使用时,其中一个塔用于对压缩气体进行吸附脱水,另一个塔用于对吸附剂脱附再生,两个塔定时轮流切换从而实现对压缩气体连续不间断的脱水干燥。对于两个吸附塔相互转换时,一般有手动转换和自动转换两种方式,而自动转换方式通常是采用气动阀作为控制阀门,气动阀的气源压力一般情况下为0.7~0.8MPa,气源介质为空气或氮气,在没有合适气源的情况下,需要为气动阀配置专用微小型压缩机直接给气动阀供气,由于是专供,增加了该干燥装置的控制范围和维修保养的工作,另外,单是一台专供压缩机的故障率会超过干燥装置本身的故障率,使得维修保养成本高,且发生故障需停车检修;另外还可以通过瓶装高压氮气为气动阀提供工作气源,将高压氮气经减压后可以提供0.7~0.8MPa的氮气,但采用该方法需要有稳定的高压氮气来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压干燥装置气动阀控制装置,无需配置专用微小型压缩机,也不需购置瓶装高压氮气,简化了干燥装置结构,提高了干燥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压干燥装置气动阀控制装置,其包括由高压干燥装置出气口的管路或后置过滤器中旁引连通的控制管路,该控制管路依次通过减压阀、三通电磁阀连接至所述高压干燥装置中用于切换吸附及脱附的气动阀的气动缸内,该三通电磁阀另一端口放空。
所述控制管路中设有过滤器,该过滤器处于所述减压阀前端的控制管路上。
所述控制管路中设有截止阀,该截止阀处于所述过滤器前端的控制管路上。
所述三通电磁阀为两位三通电磁阀;所述截止阀为截止针形阀;所述三通电磁阀通过一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数量为四个,其与所述高压干燥装置中用于切换吸附及脱附的四个气动阀的气动缸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减压阀上设有减压阀进气压力表和减压阀排气压力表;所述减压阀为可调压力式减压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直接利用从高压干燥装置出气口的管路或过滤器上旁引截取的少量高压气体经过减压,再通过电磁阀控制来作为气动阀的驱动工作气源,无需配置专用微小型压缩机,也不需购置瓶装高压氮气,简化了干燥装置结构,提高了干燥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如图1所示的高压干燥装置气动阀控制装置包括由高压干燥装置出气口的管路或后置过滤器10中旁引连通的控制管路,该控制管路依次通过减压阀13、三通电磁阀14连接至所述高压干燥装置中用于切换吸附及脱附的气动阀的气动缸内,该三通电磁阀14另一端口放空。
本发明的主要改进在于,撇弃传统的外设气动阀的工作气源,如微小型压缩机、瓶装高压氮气等,直接从高压干燥装置的出气口引出少量的高压气体来作为气动阀的工作气源,既降低了使用成本又简化了干燥装置结构,同时由于控制管路及其上的控制元件如三通减压阀13、电磁阀14均为市售器件,成本低且维护简单方便。
对于减压阀13主要是将由高压干燥装置出气口中引出的高压气体进行减压至0.7~0.8MPa,以达到切换气动阀的气源压力标准,而三通电磁阀14用于控制向气动阀内间断通气及放空气动阀内的工作气源,来实现气动阀的自动切换。所述的三通电磁阀14采用两位三通电磁阀,当然,也不排除采用高位多通阀来取代。所述三通电磁阀14的放空端口主要是用于放空气动阀内的工作气源用,具体表现在关闭两位三通阀的进气口,打开排气口,也即是放空端口,来泄放气动阀的气动缸中的压缩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联合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联合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88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迷你电饭煲
- 下一篇:一种新型带储藏功能的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