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传操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7072.3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7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东;卢一福;徐红;刘恒鹏;方如波;张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睿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5/24 | 分类号: | B63H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李韵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传 操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舵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回馈力的电传操舵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船只操舵系统是机械全液压式的,采用液压操纵器操纵,控制液压油来操纵舵机舱内舵机装置上的受动器,由受动器来改变油泵的供油方向,使柱塞缸里的柱塞进行伸缩,舵叶转动,船只转向。传统的操舵系统缺点在于安装比较复杂,液压油管路较多。一旦发生机械故障,如受动器轴心卡死等情况时,舵叶将会不受控制一直转动,直至转至最大舵角,此时船只因舵角过大,面临翻船的危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电传操舵系统,目的在于设计出一款能精确控制舵叶转动,驾驶人员能实际感知舵角大小,机械故障率小的电传操舵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传操舵系统,包括:
舵盘,其连接有一转向轴,所述转向轴末端与光电编码器和第一无刷电机啮合连接;
单片机,其接收光电编码器输出的脉冲,并通过驱动模块控制第一无刷电机和第二无刷电机的转速;
其中,所述第二无刷电机与液压转向器连接,所述液压转向器通过控制油缸的进油量实现舵叶的转动,所述第一无刷电机将舵叶的转动角度反馈到所述舵盘。
优选的是,所述的电传操舵系统中,所述单片机内设置有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判断舵叶的转动角度并将其反馈到所述第一无刷电机,所述第一无刷电机对所述舵盘施加回馈力。
优选的是,所述的电传操舵系统中,所述第一无刷电机通过电机齿轮与所述舵盘转向轴末端的舵盘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电传操舵系统中,当舵盘旋转时,通过舵盘齿轮和光电编码器齿轮带动所述光电编码器旋转。
优选的是,所述的电传操舵系统中,所述单片机根据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所述光电编码器输出的脉冲的数量对第一无刷电机和第二无刷电机进行不同转速的驱动。
优选的是,所述的电传操舵系统中,所述第二无刷电机为无刷减速电机。
本发明所述的电传操舵系统中,单片机内的控制模块判断舵叶的转动角度并将其反馈到所述第一无刷电机,所述第一无刷电机通过电机齿轮与所述舵盘转向轴末端的舵盘齿轮间的相互作用对所述舵盘施加回馈力,第一无刷电机的设置有利于驾驶人员在驾驶船舶时不需要看自动操舵仪就能判断实际舵角的大小与方向,从而控制船舶的方向,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电传操舵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电传操舵系统硬件电路原理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电传操舵系统主要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传操舵系统,包括:
舵盘1,其连接有一转向轴3,所述转向轴末端与光电编码器4和第一无刷电机5啮合连接;
单片机2,其接收光电编码器输出的脉冲,并通过驱动模块控制第一无刷电机和第二无刷电机6的转速;
其中,所述第二无刷电机与液压转向器7连接,所述液压转向器通过控制油缸8的进油量实现舵叶9的转动,所述第一无刷电机将舵叶的转动角度反馈到所述舵盘。
所述的电传操舵系统中,所述单片机内设置有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判断舵叶的转动角度并将其反馈到所述第一无刷电机,所述第一无刷电机对所述舵盘施加回馈力。
所述的电传操舵系统中,所述第一无刷电机通过电机齿轮与所述舵盘转向轴末端的舵盘齿轮啮合连接。
所述的电传操舵系统中,当舵盘旋转时,通过舵盘齿轮和光电编码器齿轮带动所述光电编码器旋转。
所述的电传操舵系统中,所述单片机根据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所述光电编码器输出的脉冲的数量对第一无刷电机和第二无刷电机进行不同转速的驱动。
所述的电传操舵系统中,所述第二无刷电机为无刷减速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睿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宁睿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70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