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压纯凝切换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6731.1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6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则林;张攀;李文江;张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蓝天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7/02 | 分类号: | F01K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压纯凝 切换 供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发电厂节能供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背压纯凝切换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当前的煤价市场高涨、电价低迷的煤电倒挂现象,火电厂普遍存在发电亏损的经营状态。从热电厂的生产工艺上讲,传统供热采用中压缸排汽作为居民采暖供热汽源,按电热转换过程分析,中压缸排汽供热仅需消耗40%左右的蒸汽有用能,平均供热单位耗标煤量仅为16.8kg/GJ,而小锅炉供热单位耗标煤量一般在42kg/GJ。因此电厂积极拓展供热市场、增加供热量,是实现电厂扭亏增效的有效途径,对整个社会节能讲、有巨大的节能效果。
而常规的供热方式如图1所示,以中压缸排汽作为供热汽源,其一,由于受到低压缸最低通流量的限制,中压缸排汽有很大比例不得不通入至低压缸中,而中压缸剩余的可用于热量的蒸汽量有限,使得巨大的供热收益无法获得;其二、在低压缸流量下降较多时,尤其是低于最低通流量时,蒸汽在低压缸内不做功,甚至负做功,低压缸排汽焓显著提高,低压缸转化机械能的效率下降,蒸汽在低压缸转换为电能的比例下降,进入低压缸的蒸汽热量有80%以上排入到凝汽器,造成冷源损失。因此,传统供热方式不仅限制了机组供热量,而且存在较大的热能损失。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常规供热系统低压缸最低通流量限制供热量、冷能损失严重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背压纯凝切换供热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压纯凝切换供热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和凝汽器,还包括抽汽管路和热网加热器,所述抽汽管路分别连通中压缸和热网加热器;在采暖期,所述低压缸内的转子设置为背压转子,所述背压转子为不带叶轮的光轴。
优选的,所述抽汽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优选的,所述中压缸和低压缸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中压缸和低压缸的连通管路上还设置有减温器。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减温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背压纯凝切换供热系统,在采暖期切换为光轴空转的背压转子,没有叶轮转动的最低通流量要求,实现了中压缸排汽热量的全部利用,据统计,该系统大大增加了机组采暖期的供热量,经试验,供热量提高28%左右,且有效避免了在采暖期因通入低压缸内蒸汽量下降而引起的蒸汽负做功、蒸汽热能浪费等问题;进一步的,本发明的背压纯凝切换供热系统,通过所设置的减温器,将少量蒸汽降温至60℃左右以后,送入低压缸,用于对光轴空转的转子进行降温,防止转轴摩擦生热而发生变形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厂传统的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非采暖期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采暖期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高压缸,200、中压缸,300、低压缸,310、纯凝转子,311、转轴,312、叶轮,320、背压转子,330、第一联轴器,340、第二联轴器,350、第二阀门,360、减温器,400、凝汽器,500、发电机,600、抽汽管路,610、第一阀门,700、热网加热器,710、回水管,720、出水管,8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并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主要是将传统供热方式进行了革新,在采暖期将纯凝转子设置为不带叶轮的光轴空转的背压转子,以充分发挥背压转子高效供热优势,而在非采暖期,则依然采用传统的纯凝转子,在不需取暖的前提下,将热能尽可能的用于发电,进而,通过背压纯凝的切换,提高节能效果,同时,本发明还对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以使得节能效果更佳。如图2、3分别示出了非采暖期和采暖期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蓝天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蓝天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67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