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视差的调节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6616.4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4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马雅狄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85 | 分类号: | H04N21/485;H04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差 调节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3D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3D视差的调节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3D(Three Dimensions,即三维)技术就是实现在原有二维平面图像的基础上增加一维,人眼睛看到的物体就是三维的,不仅有平面上左右的区分,还有前后、远近的区分,所以感觉看到的物体就是立体的。
3D电影就是利用人双眼观看电影屏幕角度不同的视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时两幅画面重叠在银幕上,观众通过特制眼镜或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使观众左眼看到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通过双眼会聚功能,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
由于3D文件的拍摄手段最常用的是双机位拍摄,分别得到左眼文件和右眼文件,左眼文件和右眼文件中在水平方向存在偏差,换而言之,同一个物体在左眼文件和右眼文件中的水平位置是不同的,即存在视差。
由于视差的存在才能看到立体效果。银幕与观众之间(从画面里出来的部分)称之为负空间,是由负视差造成的,负视差越大,就会离观众越近;反之银幕里面的部分由正视差决定,正视差越大,离观众就越远。
3D文件的正视差和负视差若超过了人眼承受的合理范围,会产生视觉疲劳,视频编辑者在编辑3D视频时,只能通过经验先编辑3D视频,然后通过预览3D效果来调整3D视频中各帧图像的正视差和负视差,操作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D视差的调节方法及装置,以实现简单快速的对3D文件的视差调节。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D视差的调节方法,包括:
在用户界面上提供3D视差设置接口;
接收通过所述3D视差设置接口提交的多个3D参数,并根据所述多个3D参数,确定3D视差安全值;
在所述用户界面上添加多个等间距的竖直平行线,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3D视差安全值;
依据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调节用户界面上所展示的3D图像的视差。
优选地,所述视差安全值包括正视差安全值和/或负视差安全值。
优选地,当所述视差安全值包括正视差安全值和负视差安全值时,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包括两组样式不同的竖直平行线,其中,一组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正视差安全值,另一组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负视差安全值。
优选地,所述用户界面上还提供了视差安全值选择接口,通过视差安全值选择接口选择展示正视差安全值对应的竖直平行线、和/或负视差安全值对应的竖直平行线。
优选地,所述多个3D参数包括观看距离、屏幕宽度、屏幕分辨率、双眼距离、负向深度阀值和正向深度阀值;
所述根据多个3D参数,确定3D图像的视差安全值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正向深度阈值和双眼距离之积,与所述观看距离和正向深度阈值之和相除后的结果,作为正视差安全值;
计算所述负向深度阈值和双眼距离之积,与所述观看距离和负向深度阈值之差相除后的结果,作为负视差安全值。
优选地,所述正视差安全值和负视差安全值以播放屏幕宽度百分比、像素个数或长度表示,所述多个3D参数的单位为公制或英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3D视差的调节装置,包括:
接口设置模块,用于在用户界面上提供3D视差设置接口;
安全值确定模块,用于接收通过所述3D视差设置接口提交的多个3D参数,并根据所述多个3D参数,确定视差安全值;
平行线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用户界面上,添加多个等间距的竖直平行线,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3D视差调节值;
视差调整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调节用户界面上所展示的3D图像的视差。
优选地,所述视差安全值包括正视差安全值和/或负视差安全值。
优选地,当所述视差安全值包括正视差安全值和负视差安全值时,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包括两组样式不同的竖直平行线,其中,一组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正视差安全值,另一组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负视差安全值。
优选地,所述用户界面上还提供了视差安全值选择接口;
所述装置还包括:
展示选择模块,用于通过视差安全值选择接口可以选择展示正视差安全值对应的竖直平行线、和/或负视差安全值对应的竖直平行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6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